3月12日晚间消息,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Global Mobile Internet Conference,简称GMIC)首期在线峰会举行。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在会上发表《科技“战疫”,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主题演讲。
汤道生表示,此次疫情,给产业互联网带来了诸多改变:第一,用户认知改变。疫情让待在家里的C端用户,通过在线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生活服务,比如生鲜到家、在线学习、在线问诊等。疫情普及了更多O2O在线服务,改变用户认知,培养用户新习惯;第二,B端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需求被激发,疫情会结束,但被激发的需求,会保留、延续下来;第三,疫情之下,城市整体规划性增强,产业互联网的时空贯通、产业链打通,成为趋势。
在汤道生看来,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的表现,是“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样本。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需求增加,多个垂直产业引入数字技术。但是,这里面更多是应急需求,如果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能力,能有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持,大家还可以做得更好。相信在未来更长的周期里,“新基建”的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发挥更广阔的空间,持续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汤道生认为,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
腾讯希望做好数字化助手,释放我们的C2B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工具、做好连接、建设生态,和各领域共同探索新基建的巨大价值。
汤道生表示。
以下为演讲全文:
科技“战疫”,新基建推动产业升级
文厨先生、梁冬先生,各位长城会的朋友们:
大家好!
谢谢长城会的邀请。也感谢长城会,选择腾讯会议,来召开首届“GMIC在线”峰会。在使用当中,如果大家对我们的产品有什么建议,欢迎随时提出来。
过去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等工具,协助复工复产。在疫情的影响下,云上协同办公,在医疗、教育、零售、政务等领域,成为新的趋势。
春节前,腾讯就开始关注疫情,在疫情爆发的第一时间,就迅速展开行动:我们和复兴集团开展全球物资调度,把4万5千件防护服送到武汉等地区;我们设立了15亿的“战疫基金”,专款2亿元,成立了“战疫开发者公益联盟”,支持各界共同开发疫情小程序。
我们也发挥产业互联网的连接和技术能力,携手各级政府和企业,共同“战疫”,保障市民生活和社会经济正常运转。
例如,在医疗领域,我们和钟南山院士的团队,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推进流行病的筛查和防控;在政务领域,“防疫健康码”可以通过大数据,帮助主管部门快速识别风险,精准管控疫情;腾讯会议8天扩容了100万核计算资源;腾讯课堂在很短的时间里面,支撑起几千万师生同时在线上课……
最近,中央多次召开会议,提出加快“新基建”的建设速度。实际上,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的表现,便是“新基建”加速落地的样本。疫情期间,产业互联网需求增加,多个垂直产业引入数字技术。但是,这里面更多是应急需求,如果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新基建能力,能有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持,我们还可以做得更好。
基于这次疫情,我们初步看到了“新基建”的潜力,在未来更长的周期里,这种潜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释放,发挥更广阔的空间,持续改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下面,我也和大家分享一下,对于这些改变的几点看法。
第一,用户认知改变。疫情让待在家里的C端用户,通过在线的方式,去获得更多生活服务,比如生鲜到家、在线学习、在线问诊等。疫情普及了更多O2O在线服务,改变用户认知,培养用户新习惯。
这次疫情中,30多个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门提出在线授课的需求,腾讯教育团队积极参与实施,助力学校“不停学”,服务学生人数超过1个亿。
过去,学生主要在学校中上课学习。现在,更多的用户学会了利用互联网工具辅助学习,也深度体验了在线课堂。在疫情爆发期间,百万老师选择了腾讯课堂或腾讯会议授课,与学生们互动,利用QQ与微信群提交作业。另外,“腾讯企鹅辅导”在疫情期间定制了1000场免费公益直播课,比如邀请了来自中科院、北师大的近百名专家,全国的孩子们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更多的名师课程。
家长们发现,在线教育不仅让学习进度与效果更透明,更可以让孩子们接触到全国优质的教育资源。
另外,疫情期间,用户出门看病很不方便,而且,如果线下求诊不当,还会增加交叉感染的风险。在线问诊、预约挂号可以缓解这个问题。我们在微信上,腾讯医典、腾讯健康小程序上,推出了义诊服务,累计服务超过1200万人次,平均每个医生每天的诊量超过80单。很多人发现,一些小病其实不用去三甲医院,在手机上也能解决,“小病往大医院”跑的习惯,也可以改一改。长远看来,这也能帮助医疗机构实现分级诊疗,提高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
很多慢性病患者的看病购药是个难题。上个月,广东开始试点,包括广东省人民医院在内,多家医院支持用户通过微信,进行在线医保支付,这样,慢性病患者可以在线复诊、在线购药,药品还能直接配送到家,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全部流程。
还有一个例子是智慧零售,过去,生鲜到家主要是针对年轻人的服务。疫情下,出门买菜不方便,中老年人也开始经常使用,用户数和交易量明显增加。例如,每日优鲜从除夕到初六,微信小程序订单量同比增长3倍,交易额增长4.6倍。这种用户习惯一旦养成,可能会深刻影响行业发展。重大公共事件,影响了普通人的认知和习惯,最终也转化为用户需求,给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会。
第二,B端企业对产业互联网的内在需求被激发,疫情会结束,但被激发的需求,会保留、延续下来。
最典型的是在线协同办公。例如北京地铁公司,他们旗下有450座地铁站、5万员工,要保证地铁正常运营,过去需要很多面对面的开会、沟通。因为疫情影响,他们开始通过腾讯会议、企业微信,远程协同。最多一天,开了142次大型会议,来进行实时的工作安排,实现灵活调度,效率甚至比线下会议还要高。
而随着企业对在线办公软件的深度使用,大家还发现,通过企业微信等工具,可以在线完成客户管理、远程协作等工作,促进企业的精细化管理,降本增效。
第三,疫情之下,城市整体规划性增强,产业互联网的时空贯通、产业链打通,成为趋势。
比如,过去各地的数字政务建设,经常是每个城市单独实施,数据信息无法联通。在这次疫情中,健康码作为技术标准,首次实现了全国统一。“健康码”为疫情的大数据分析提供统一的数据源,也为国家制定整体防疫措施,提供了精准的依据。
我们帮助各级政府,推出了超过100个疫情服务小程序;我们联合各方推出的腾讯“防疫健康码”,覆盖近9亿人,使用人次超过16亿。
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我们看到,产业互联网的C2B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是腾讯面向产业互联网的重要优势。
过去,实体企业接触用户,更多是通过线下的实体连接,在门店、在银行、在学校、在医院。但是疫情之下,实体连接被阻断,这时候,腾讯连接用户的优势,得到了凸显。
微信、QQ、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让社会和企业服务,可以更高效触达用户。而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连接工具,保证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用户的良好体验。
以西贝为例,通过企业微信与微信的互通功能,西贝全国200多家门店客户经理,和9万多名顾客紧密连接,借助小程序商城,为顾客提供食材订购和线上送餐服务。目前,西贝成功探索了一套应对疫情的方案,线上营收占到了西贝总营收的80%以上。
我们也看到,生态协同是推动产业互联网加速落地的动力,只有实体产业和互联网的“双打”,才能赢得胜利。
疫情下,社会和用户,对实体产业的服务模式、服务渠道等,提出了新的需求,只有互联网和实体产业彼此信任、互相依靠的“双打模式”,才能迅速破局,完成任务。
例如,我们和全国各地政府、地铁、公交、出租车公司合作,推出了公共交通信息登记系统——“乘车登记码”,如果发现有确诊的乘客,主管部门可以第一时间排查疫情,通知同乘乘客,降低疫情扩散的风险,保障出行安全。
现在,“乘车登记码”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宁波等13个城市上线。
在深圳,我们还和深圳地铁联手,推出了地铁车厢拥挤度的查询功能,乘客可以根据人员密度,选择人少的地铁车厢,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这次“战疫”,是产业互联网能力的集中演练,也是“新基建”进一步发展的起点。传统基建,解决了物和人的连接,公路、机场的修建,给区域带来繁荣的商业;而数字化新基建,解决了数据的连接、交互和处理。5G、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给产业升级带来更大的空间,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新的生产体系和新的商业模式。我们将面临全新挑战,也将诞生全新机遇。
未来,腾讯希望做好“数字化助手”,释放我们的C2B优势,为各行各业提供工具、做好连接、建设生态,和各领域共同探索“新基建”的巨大价值,谢谢大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