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蚂蚁集团在 2017 年至 2019 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也在逐年升高,分别为 7.32%、8.05% 和 8.79%,约为京东数科在这一数字上的一半,但因营收规模更大,科研投入整体金额也更多,分别达到 47.89 亿、69.03 亿、以及 106.05 亿,始终维持在京东数科的 4 倍左右。
同时,在蚂蚁超过 1.6 万在职员工中,超过 60% 以上是技术人员,超过谷歌和亚马逊等顶级科技公司。即使在蚂蚁的董事会中,也有 1/3 是技术背景出身,分别为胡晓明(蚂蚁集团 CEO)、程立(阿里巴巴 CTO)和倪行军(蚂蚁集团 CTO)。
据媒体统计,2019 年,科创板上 133 个新股研发支出合计 212 亿元。这意味着,蚂蚁一家公司的科研投入就达到了所有科创板上市公司的一半,京东数科也达到了平均科研投入水平的 16 倍以上。
巨额的科研投入也带来了不俗的成果。
如在金融领域,截至 2020 年 6 月末,京东数科服务金融机构的大数据风控体系已积累各类模型超过 1,000 个,风险策略超过 10 万个,日均决策 4.7 亿次。招股书还披露了部分正在参与的重大科研项目,包括牵头承担国家科技部主办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办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等。
而蚂蚁在技术上的积累则更为 “硬核”。技术专利上,蚂蚁已经拥有 2.6 万项专利,26 项自研核心技术、18 项世界级奖项。在数据库方面,蚂蚁自研究的数据库 OceanBase 性能测试世界第一,而在与金融强相关的区块链技术积累上,蚂蚁链的区块链专利申请数也拿到了全球第一,并已经开始商业化。
同时,融资后的资金用途也同样反映了企业未来的发力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京东数科的募资用途中,将有 72% 都将直接用于技术相关的项目,包括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项目、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项目、新兴产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升级建设项目、开放平台升级建设项目、数字科技中心扩建项目等。但预计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投入金额最大,约占募集资金净额的 28%。
相比之下,蚂蚁募资的最大比例即 40% 将被投入到创新科技之中,其余的融资将被用于助力数字经理升级、加强国际合作和补充流动资金等。
蚂蚁集团和京东数科作为阿里与京东的核心资产接连上市,他们曾作为电商巨头的战略落子,被寄予 “钱袋子”的厚望,又同时在时代发展中转型,彼此间较量着 “科技基因”。在留下传奇般 “造富故事”后,数字科技的未来也将更有看头。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