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邮件的目的很简单,企图以此混淆UC浏览器在中国手机浏览器市场稳居第一的事实,妄图以此蒙蔽UC众多合作伙伴,借机对UC合作伙伴进行挖角。我们特别感谢合作伙伴,对腾讯这样一家市值超过500亿美元的行业巨头针对创业企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不仅不认同,而且保持了清醒的头脑和判断力。
事实上,而腾讯公司采取如此可笑、恶劣的手段进行数据造假与UC进行不正当竞争,早已不是第一次。早在2009年手机QQ浏览器刚刚发布不足一个月之时,腾讯公司就操作并炮制报告,向合作伙伴发文案宣称:手机QQ浏览器市场份额名列前茅,远超UC浏览器!
眼见合作伙伴正常工作一再受到骚扰、行业真相被扭曲,我们觉得必须要站出来澄清事实,并对腾讯公司严正四问:
一,UC正式宣布:UC浏览器月活跃用户数(MAU)已超1.67亿。
根据第三方机构统计,目前中国手机浏览器用户总数是2.15亿,即UC浏览器在手机浏览器市场的渗透率已经达到77.67%;根据工信部统计,目前中国手机上网用户达到3.18亿,即UC浏览器在手机网民中的渗透率已经达到52.5%。未来,UC优视公司将定期公布自己的MAU,接受市场和用户的监督。(注意,我们使用的是MAU来计算渗透率,也就是说UC浏览器真正的市场渗透率只会比这两个数字更大。)
在此,我们请问号称国内手机浏览器市场排名第一的腾讯公司,是否也能尽快公布手机QQ浏览器的月活跃用户数,不要再用手机QQ(聊天工具)的用户量滥竽充数,更不必再用“使用过”或“品牌份额”这些模糊的调研名目来混淆视听。
在此附上行业内大型网站及主流应用下载站的数据分析,供大家参考:
二,我们郑重承诺:UC优视公司将始终恪守开放合作的原则,永远不会要挟、绑架合作伙伴。
首先,开放是浏览器的天职,目前UC浏览器月使用量(PV)已经超过1000亿,其中超过90%的流量都是访问非UC网页,我们在推动着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不是天天往自己家里搬流量。其次,我们向各位手机预装合作伙伴郑重承诺,我们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要求排他,合作伙伴可以同时预装UC浏览器和QQ浏览器,我们有信心用产品赢得用户。
在此,我们请问号称手机QQ浏览器月PV超过1200亿的腾讯公司,这1200亿月PV究竟是如何计算,其中有多少流量来自后台联网刷新的PV,有多少流向腾讯自有业务,给其他互联网同行们贡献的PV又有多少?
其次,过去一年以手机QQ要挟手机厂商合作伙伴排他,要求对方在手机QQ和UC浏览器之间进行二选一,这是否是腾讯公司所为?
三:我们郑重承诺:UC优视公司将始终给予用户充分选择权,永远不会要挟用户、绑架用户。
即使在面对如此恶意竞争的情况下,在UC浏览器首页导航栏的最醒目位置,QQ.com从未消失,因为我们尊重用户;在UC浏览器的软件下载专区,手机QQ浏览器、手机QQ等软件也从未下架,因为我们尊重用户。
在此,我们请问号称“对损害用户利益零容忍”的腾讯公司,为何一年前会发生用户使用UC浏览器访问QQ农场会被强行降级的恶性惩罚用户事件?为何直至今日在腾讯应用中心里都无法找到UC浏览器、新浪微博、米聊等用户常用软件?尤其恶劣的是,为何在腾讯应用中心搜索“UC浏览器”,搜索结果竟然显示手机QQ浏览器或与UC浏览器毫无关联的其他软件?
四,我们郑重声明:UC优视拒绝抄袭,我们一直在坚持技术创新。
UC浏览器不仅在2004年全球首创采用云计算架构做手机浏览器,同时随着U3内核发布,我们也是首个在新一代智能操作系统上拥有核能力的中国浏览器公司。UC优视公司先后申请了超过百项手机浏览器相关专利,是手机浏览器行业内申请专利最多的公司,一直以来的技术创新努力也获得了国家核高基项目、周光召基金奖等国家重要科技奖项的认可。
在此,我们请问腾讯公司,手机QQ浏览器如果不是直接调用手机系统自带浏览器内核的“壳浏览器”,为何各项性能指标与手机操作系统自带浏览器如此相似?腾讯公司能否单独公布手机浏览器的专利创新,而不用把全部集团的专利创新都加到手机浏览器这个单一的产品里?
自从2004年创业以来,UC优视公司一直在技术创新、产品突破,努力帮助用户快捷方便的享受一个开放的互联网,一直重视产业链共赢,我们没有抢别人的饭碗,我们帮助用户、手机厂商、移动运营商、互联网网站分享产业成长的硕果。我们从几个人,十几个人创业,发展到1000人的创业大军,我们心怀感恩,我们幸运的经历着移动互联网的历史机遇。UC人希望未来能成为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的一面旗帜,一个骄傲。
我们相信,要成为产业的领军者,必须要有宽广的胸怀,因此过去几年我们多次面对腾讯公司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和挑衅,仍然相信大企业的行为会有自己的底线,坚持进行充分沟通,希望能净化产业环境,进行良性竞争。然而今天,我们发现,UC一直以来尊重竞争对手和进行充分沟通的结果却让人如此失望和沮丧。
我们不禁要问,在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产业环境究竟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某些大公司对产业发展所起的作用,究竟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那些过去曾经为产业发展做出过贡献的大公司,今天是否已经成为阻碍产业发展、创新的负面力量?我们衷心地希望,在不远的未来,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巨头们不仅具备世界级企业的体量,也能具备世界级企业的胸怀,为中国互联网产业发展提供正面的推动力。
UC优视公司
2011年10月24日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