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千兆固网加速成型。根据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1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4.32 亿户,占总用户数的 89.4%;1000Mbps 及以上接入速率的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 588 万户,比上年末(87 万户)净增 501 万户。
尤其近五年来我国的光纤用户比例从当时的 34% 提升到 93.6%,千兆覆盖用户超过了 9000 万。
同时,5G 网络加快布局。数据显示:2020 年我国大概新增 58 万个 5G 基站,推动共建共享 5G 基站 33 万个,年初制定的所有地市都有 5G 覆盖的目标已经实现。终端方面,2020 年 1 月 - 11 月,国内市场 5G 手机出货量 1.44 亿部,5G 的终端连接数已经超过 2 亿。
在 2020 年 12 月 28 日召开的 2021 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1 年将有序推进 5G 网络建设及应用,加快主要城市 5G 覆盖,推进共建共享,新建 5G 基站 60 万个以上。此外,工信部还将推动网络优化升级,推动千兆覆盖用户规模超过 2 亿户。
目前,支撑千兆接入的 10G PON 网络快速部署,形成千兆发展网络基础。
而 10G PON 已全产业成熟,重点是 10G PON 的产业链(芯片、标准和光模块)已经成熟。10G PON 成为三大运营商千兆建设的共同选择。据了解,中国电信的 EPON 区域新建以 10G EPON 为主,GPON 区域加快向 XG-PON 升级;中国移动的高端区域按需试点 10G PON,支撑市场发展,保障千兆接入;中国联通表示 2019 年引入 Combo PON,2021 年 EPON 全部升级 10G EPON。
同时,三大运营商也在纷纷行动:中国电信在上海建立 “双千兆”示范城市;中国联通也在 “1+4+X”智慧家庭业务战略推广千兆宽带提速和智慧家庭业务 / 实现省会 80% 覆盖 / 打造千兆城市;中国移动正在构建 “三全三智”智慧家庭产品体系:家庭网络的全屋智连;家居设备的全屋智能以及家庭生活的全家智享。
另外,工信部新闻发言人、信息通信发展司司长闻库曾建议要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升级和培育壮大双千兆的融合应用,这是很关键的。
闻库表示,加快双千兆网络建设升级,首先要以独立组网为目标,加快主要城市的 5G 网络建设覆盖,并向有条件的重点县镇逐步延伸,持续开展 5G 行业虚拟专网的研究和试点工作,探索 5G 专网的网络架构和部署方案。同时,持续推进千兆光纤网络的建设升级,聚焦千兆家庭、产业园区、学校、医院等场景的深度覆盖,鼓励面向有需求的用户试点推进光纤到房间,光纤到桌面等服务,不断提升网络综合的承载能力。
那么,该培育壮大双千兆的融合应用呢?
“要鼓励社会各界探索和拓展 5G 和千兆网络,在 AR、VR 超高清视频、直播电商、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消费领域的应用空间,持续扩大升级新型信息消费;推动 5G 和千兆光纤网在制造、电力、交通、金融等生产领域的创新应用,形成一批具有创新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为赋能智能制造等千行百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支撑。”闻库说。
但是,“‘双千兆’发展还面临四大核心挑战,这是迈入‘双千兆’宽带时代的关键。”北京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张杰说。据介绍,这四大核心挑战体现在核心芯片、操作系统、网络架构和产业生态上。
首先,核心芯片是 “硬伤”。这表现在高端芯片、材料制造平台和仪表等领域严重依赖进口,竞争力不足。这是由于技术实力和产业化水平存在差距、原始性创新成果不足、国际标准化主导能力有限。所以要提升核心材料、器件、芯片竞争力。
第二,操作系统是 “软肋”。双千兆时代操作系统面临网络、终端、用户、开发者 等关键领域的全方位变革,因此要深耕操作系统,支撑 “双千兆”应用。
第三,网络架构是 “梗阻”。在 “双千兆”大带宽需求背景下,如何实现当前网络形态平滑演进到未来构架,解决局端和终端设备解耦,实现网络的智能化控制和端到端业务的快速部署是必须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第四,产业生态是 “瓶颈”。应用创新上应该深度挖掘垂直领域需求,鼓励与工业、交通、医疗、能源、教育等各个行业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协同创新,尽快推动形成新业态、新模式;生态融合上要不断丰富应用场景,构建广泛的业务生态,寻找融合的双千兆网络解决方案;产业孵化上要以 5G 和 F5G 应用创新为着力点,推动双千兆成为 “刚需”。
当然,“双千兆”并不是终点。张杰表示,未来宽带网会朝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提高用户实际体验:推进 Wi-Fi 网络升级,提升用户实际网络体验;二,关注网络信息安全:双千兆网需要重视网络内容净化、个人隐私保护;三,迎接 6G/F6G 时代:构建天地一 体 “人、机、物、灵”网络,双千兆能力需进一步升级。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