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采取极简线条,可选多种颜色,可实现配送和迎宾快速切换,不同时间段一机两用。面对餐饮配送对过道通行较高的要求,本次葫芦将最小过道宽度压低到 55cm。
葫芦搭载18.5 英寸广告屏于机身,设计上契合人眼视角。葫芦广告屏能进行自定义广告宣传,灵活分为四个页面模块。张涛坦言,搭载广告屏相对更费电,葫芦配备自动回充功能,但没有提到续航时间。
在揽客模式,葫芦能够主动上前迎接,提前看菜单、提前点餐、领顾客入位等。葫芦支持人脸识别和语音交互,采用科大讯飞语音模块,作二次开发。
在配送模式,葫芦具备多桌配送、回盘配送、生日模式、巡航模式等功能。同时,葫芦通过搭载小程序,支持排队叫号服务,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
闪电匣采用汽车领域的悬浮式设计,外形显得更轻盈,且有多种颜色选择。
张涛称,普渡企业文化的第一条是 “发明家”精神。闪电匣也有一向独门绝技——挤电梯。
张涛解读到,出于安全的考虑,机器人需要给人留一定距离,因此机器人永远被人插队,机器人一直在等电梯。但闪电匣采用超感电子皮肤,从而具备触觉,像人一样能感觉到力度轻重。不过闪电匣实际 “挤电梯”能力如何,现场没有演示,还需要我们眼见为实。
张涛说:“希望大家今年能遇到我们的闪电匣,大家遇见他千万不要客气,跟他挤就好了。”
张涛称这一 “超感电子皮肤”技术主要有三大难点:1、在于成本,需要布设传感器网络,而餐饮品类对价格非常敏感,因此要控制成本。2、在于压力传感器的灵敏度,需要调节到适中状态。3、传感器和机器人机身的结合,设计要求更高。不过,这一超感电子皮肤采用什么材料、技术会上没有详细解读。
闪电匣支持 3D 立体配送,能够坐电梯,实现跨楼层配送。比如在写字楼,可以接过美团小哥的外卖放进闪电匣,进入楼宇自己乘电梯上楼进行配送。
张涛认为,大家需要重新理解一下交互。传统的人机交互正在迭代,演化为机器人和人交互、机器人和机器人交互,甚至机器人和万物交互。不久的未来,机器人需要与更多万物互联,与包括电梯、闸机、门禁、电话、手机、智能音箱等更多终端进行交互。
闪电匣支持云端管理,实时检测业务数据。具备模块化可调和舱体,开门方式像特斯拉那样的欧翼门。在避障方面,闪电匣最大爬坡高度 10 度,最大跨沟宽度达5 厘米。采用6 轮独立悬挂,能够提高在地毯、室内、室外等多种地面的适应性,更好行走通过。
闪电匣能够进行 AI 语音交互,配送到达后能够自动呼叫。电量过低时,可以自动返回充电,并通知其他机器人进行任务。
张涛回顾普渡发展,公司从 2016 年的十几个人到现在已有 800 多员工,申请 500 多专利,产品卖到了 50 多个国家。与国外同一时间起步,中国机器人发展更快。张涛称,目前普渡客户数超 8,000 多家,截至 2020 年底卖出了 15,000 台机器。
当智东西问到普渡今年的市场布局规划,张涛说,在国内市场,普渡在 2020 年主打一线城市,进入 2021 年会下沉,进入几十个城市。在国外市场,普渡过去通过渠道销售进入 50 多个国家,今年会更多做一些本地化销售。
当被问到餐饮类机器人面临哪些挑战?张涛认为,最大的挑战在于面对人流量变大时,机器人配送效率是否变低。他认为这是餐饮机器人的瓶颈,普渡下半年会推出一款全新餐饮机器人,解决这个问题。
送餐机器人在中国的大量落地,为餐饮服务业缓解服务员用工荒的同时,带来新的体验。同时,市场需求的升级也促进送餐机器人产品形态不断迭代。
除了产品形态的迭代,餐饮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也出现从一线城市下沉的趋势。同时,商用服务机器人也存在移动避障等瓶颈问题,能否应对更广泛市场的考验,我们拭目以待。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