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百亿美元造车,小米真的 “亏得起”吗

2021-03-31 13:21搜狐科技(张雅婷)125评

“这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创业项目,我愿意押上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雷军在新机发布会上发出掷地有声的誓言,现场掌声与欢呼雷动。

3 月 30 日,多次 “辟谣”的小米终于官宣智能汽车业务立项。小米表示,将为此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雷军将兼任该业务首席执行官。为此,小米计划首期投入 100 亿元人民币,未来十年投资 100 亿美元。

“造车是必然的,3 月 24 日在周受资的送别会上,雷总还在说他在学习汽车产业的玩法。”一名小米内部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并没有对小米做出造车的决定感到意外。

小米造车的优势与劣势在哪?小米与华为汽车业务的差异是?造车能为小米带来什么?搜狐科技采访了多位行业人士,聊了聊他们对小米造车的看法。

路探明了才入局

关于造车的具体形式、团队规模等消息,小米还未正式透露,但业界的相关讨论已经非常热烈。一位汽车行业从业者告诉搜狐科技,小米选择这个时间点入局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互联网造车不是新概念了,小米显然是等有人把路探明了才入局。”

雷军对汽车业务的兴趣甚至可以追溯到 7、8 年前。雷军透露,他在 2013 年曾经两次拜访马斯克,很早就开始关注电动车行业,过去也投了大约 10 家电动车公司。

他坦言,刚开始对小米造车有所顾忌,担心造车会导致分心。“手机这场仗还没打完,做车会不会分心?”

小米正式调研造车是从 1 月 15 日开始的,在过去的 75 天内,雷军称进行了 85 场业内拜访沟通,与 200 多位汽车行业资深人士深度交流,进行了 4 次管理层内部讨论会,2 次正式董事会。

小米也早已提前进行了专利布局。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小米集团与汽车有关的专利已达 834 件,相关专利的价值超过 1 亿美元。小米汽车相关专利中发明专利超过 96%,领域集中在无线通信网络、电数字数据处理、数字信息传输、图像通信、交通控制系统、距离测量、导航等领域,汽车的零配件专利占比较低。

小米 “造车”,华为 “帮车企造车”

同样作为手机 Top 品牌,小米和华为也均选择发力汽车业务,但两者暂时选择了不同的业务模式。

小米直接造车,而华为多次强调不造车。华为定位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增量部件供应商,涉及车载系统、汽车核心零部件等,目的是帮助车企造好车。

一位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内部人士告诉搜狐科技,“非常欢迎小米造车,或许我们又多了一个潜在客户”。

作为供应商,华为与车厂更多的是合作关系,如果做整车则意味着与行业为敌。有行业人士举例,华为造手机所以其他厂商不敢用鸿蒙,而如果华为自己造车,估计也没车企敢用华为的软件平台。

对于两位手机巨头选择的两种模式,汽车行业分析师钟师评价称,华为着重做汽车业的 “大脑”和 “耳目”,暂不直接做整车制造。小米一贯是做 B2C 的终端消费产品,基本不做 B2B 的中间产品。“他们都选择对自身合适的业务模式。”

100 亿美金造车算多吗?

事实上,对于小米来说,入局的这个陌生领域并不简单,尤其是投入费用高、周期长的汽车行业。

作为国产造车新势力中的老大哥,蔚来汽车 CEO 李斌曾直言,“知道造车烧钱,但没想到这么烧钱。”亏损是电动汽车行业难以回避的困难,三家造车新势力至今未实现盈利。2020 年财报数据显示,蔚来汽车净亏损 53 亿元,理想汽车 2020 年净亏损 1.52 亿元,小鹏汽车 2020 年净亏损为 27.32 亿元。

雷军也表示,非常清楚汽车行业的风险,“造车要动辄上百亿的投资,而且至少 3-5 年才能见效。”但同时,他认为现在的小米已经不是当初的小米,小米有 1080 亿元人民币的现金储备 “亏得起”,并且目前公司研发团队人数过万、手机业务位居全球前三,有全球最完善的智能生态。

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向搜狐科技表示,小米造车的优势主要是品牌建设推广和营销包装,主要的挑战是来自于技术积累、团队建设和业务运营,如何吸纳相关人才、建设汽车团队是一个很大的看点。

“小米此前对智能汽车有投资经验,但没有多少实践经验。从软件方面来说,智能汽车需要底层操作系统,算法,路测数据等方面技术和经验;从硬件方面来说,智能汽车需要三电系统、智能芯片,以及硬件制造的技术和经验。“

有小米相关人士告诉搜狐科技,小米可能更倾向于做贴牌。“如果小米自己生产汽车会造成巨大的固定成本压力,而代工还得看厂家的沟通情况。”

钟师认为,目前看小米暂缺乏造车的经历和经验,但这个可以通过吸纳聚集全国的汽车人才来解决,只要小米统帅指挥得当。

渠道方面,一位从业时间超过 5 年的汽车零售人员告诉搜狐科技,现在造车新势力和老牌主机厂都瞄上了商圈店,“但是国内核心商圈是有限的,现在入局会是个问题”。

造车为小米能带来什么?

手机行业天花板已现,巨头们纷纷想寻找新的增长空间,而智能汽车业务则是是风口中的风口,不止小米,华为、苹果等科技公司也纷纷跨界涉足汽车业务。

张孝容认为,科技巨头布局新能源汽车,主要原因有二:首先这是未来潮流所在,得汽车得天下;其次有政策驱动,这个行业投入巨大,但是有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况且就算自己做不好,也可以炒炒股价,利多弊少何乐而不为?”

在资本层面,造车消息可能对小米股价形成利好,在业务层面,造车可能为小米带来新的盈利点。

此前关于小米造车的市场传言一波接一波,小米股价也曾受到明显的消息面利好。比如,2 月 19 日《晚点 LatePost》报道称小米已确定造车,小米股价随之涨幅超 10%,3 月 26 日有传言称小米和长城汽车合作造车,小米股价随之涨超 6%。

“手机产业有了天花板,难以进一步突破,而且原先产业过于竞争饱和后,势必盈利率逐年递减。所以必须要开辟新的产业模式来规避潜在的风险。“钟师认为,小米旁开造车一脉可以撬动资本市场,产业结构得以显著升级。

综合来看,造车是风险也是挑战。雷军也曾反复纠结,但下定决心之后,他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决心,“我做好了再全力冲刺至少 5 到 10 年的准备,我们将以巨大的投入、无比的敬畏和持久的耐心来面对这全新的征程。”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