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很多人出门的时候,衣服口袋正在变得越来越空,因为里面的现金、银行卡已经相继成为手机中的数字化卡片,而钥匙、身份证在口袋中的位置也已不再稳固。
单从 2021 年一季度的数据就能发现,移动支付业务量持续保持增长态势。一季度,银行共处理电子支付业务 610.18 亿笔,金额 710.08 万亿元。一季度,非银行支付机构处理网络支付业务 2206.25 亿笔,金额 86.47 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54.06% 和 41.99%。
手机支付的问题不止是得到了解决,更是得到了很好的普及。无论是各种手机中内置的 Pay 功能,还是支付宝或是微信支付,以及银联闪付,都成为了大量用户每日频繁使用的功能。更何况,在国内目前还已经进入到数字人民币的研发和试点阶段,很多人不携带纸币、银行卡出门已经成为了常态。
以往,另一个出门必带的物品无疑是公交卡。如今基本市面上具备 NFC 功能的手机均具备开通公交卡的功能。即便不具备 NFC 功能的智能手机,绝大多数城市的公交系统,也均实现了支持二维码刷卡,用户则可以通过客户端随时进行开通。如在银联闪付中,还支持跟进所在地信息,进行不同公交系统的切换。
此前,困扰电子公交卡用户的问题在于虚拟卡片的通用性,如今地域间的隔阂也开始打通,多数手机中已经可以申请办理交通联合一卡通,截止 2020 年底全国已实现 303 个地级以上城市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随着智能门锁的快速普及,出门不带家门钥匙已经不是问题,手机也恰好成为了大量智能门锁的实际控制终端,可进行密码设定修改、添加人员等操作,刷脸、刷指纹成为很多人打开家门的常规操作。
然而汽车钥匙考虑到资产安全性的问题,则需要引入 UWB 技术,毕竟此前已经有黑客成功演示如何骇入打开一辆电动汽车。通过 UWB 来测量车主与车辆之间的精确距离,再配合蓝牙的连接,最终可以在兼顾车主身份安全识别的情况下,用手机打开车门。
不过 UWB 还暂未在智能手机中如 NFC 那样的普及,目前仅在苹果、三星的高端机型中内置。其中苹果自 iPhone 11 系列开始内置 UWB,三星则在去年的 Galaxy Note 20 Ultra 中才首次采用 UWB 技术,今年发布的机型中,目前也仅有 Galaxy S21 + 与 Galaxy S21 Ultra 支持。小米曾在去年展示过 UWB 技术的应用“一指连”,目前消息称未来将会推出的小米 MIX4 机型有望支持 UWB。
随着苹果 iOS 15 的推出,今年晚些时候,宝马汽车将可率先支持使用 iPhone 来替代车钥匙。同时,凯悦酒店集团也将加入此 UWB 功能的合作中,从今年 7 月份开始,全球 1000 家酒店将支持使用 UWB 技术的智能手机来替代房卡,届时旅客只需在手机上一点,就能开启房门。这就意味着,目前在差旅过程中,口袋中的那张房卡,未来也将会被智能手机实现虚拟化。
身份证或驾驶本自然仍是出门,尤其是差旅状态下必须携带的。不过,目前智能手机产业链显然正在试图让身份证也能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实现虚拟化。
早在 2019 年 12 月的高通骁龙技术峰会上,高通就展示了借助通过骁龙 865 中的 SPU 安全处理单元,让骁龙成为首款在 Android 平台支持身份认证的平台,当时已经支持美国地区的身份证、驾驶本安全存储于手机中。
此前,苹果的 iOS 13 版本中,日本、德国的身份证信息已经可以被 iPhone 通过开放的 NFC 权限来识别读取。当时,德国内政部曾宣布,iOS 13 将允许苹果用户将自己的身份证、居住许可证和其他生物密码录入 iPhone。德国联邦的 AusweisApp2 也会更新兼容 iOS 13,支持数字 ID 功能。
本周的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同样在 iOS 15 中带来数字驾驶本功能,只需通过手机自行扫描驾驶本即可,信息同样扫描至安全单元中。据苹果表示,目前还正在推进将数字身份证引入机场,届时只需掏出手机,就能通过安检。
在国内部分城市,同样可以申请数字身份证,其正式名称为居民身份证网上功能凭证,简称为身份证网证。据悉,“网证”基于公安部法定身份证件制证数据,采用国密算法,由 CTID 平台对法定身份证件所承载的身份信息进行脱敏、去标识化处理,统一生成不可逆、不含明文信息,且与法定身份证件一一映射,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实现在线身份认证,目前部分城市已经在正式推行运用。
有意思的是,通过上述的各种最新技术或许以后真的出门只带一部智能手机就行了,然而其实对于很多人说,家中的小区、单位的门禁卡才是口袋中最后的负担,而且多数情况下丝毫没有实现数字化的迹象。
以很多小区中的门禁卡为例,尽管不少 Android 手机在系统中加入了复制小区门禁卡的功能,但多数小区均已经采用了升级后的加密门禁卡,让智能手机中的这个贴心功能有时难以奏效。同时,这一贴心功能也确实存在着一定安全风险。而若是拿着手机去物业想进行录入,不少物业公司的工作人员也持拒绝的态度。
显然,数字钱包最后却遇到了“最后一公里”的难题,而这个问题似乎真的暂时无解。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