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一分钱充电是破局还是搅局

2021-06-21 17:12懂懂笔记(木子)51评

近日,国网(山东)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发布一则严正声明,痛斥野蛮资本大搞“一分钱充电”,引发了广大网友、新能源车主的热议。同时,山东国网还宣布下调省内部分充电站的服务费,最低仅 0.1 元 /kWh,以维护充电市场的“健康稳定”。

对此,有新能源车主告诉懂懂笔记,不少民营充电站大搞价格战的现象,在全国各地都并不罕见,有个别充电站为了抢占市场,甚至还推出了免费充电服务,吸引了大批车主排队充电。

这番场景,像极了社区团购、外卖配送和共享出行等新兴市场被众多资本抢滩时的景象 —— 补贴开路、免费先行,然后要么是一地鸡毛满地狼藉,要么是乱象丛生野蛮生长。那么,电力行业尤其是新能源充电市场是否会再次出现这样的景象?

旱的旱死,涝的涝死

在众多新能源车主眼里,免费或者“超低价”充电是否等于雪中送炭?

先看看充电桩够不够用的问题。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今年五月,国内公共充电桩保有量为 88.4 万台,同比增长 60.6%,增速看似比较迅猛。

然而,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经高达 492 万辆,同比增长 29.18%。显然,一方面部分一线城市新能源车主仍面临“充电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民营充电站大搞价格战,抢市场,圈用户又凸显了另一个层面的行业焦虑。

懂懂笔记在深圳罗湖、福田的几家充电站里,和十几位正在给车辆充电的车主进行了交流,得到的答复是充电桩仍然不够用。

有纯电动汽车车主告诉懂懂笔记,由于其用车的场景几乎都是上下班通勤,他给车辆充电的时间往往都是在下班时间。以往在下班之后,正值网约车需求高峰,所以充电站里几乎没有网约车在充电,这对于上班族而言正好是充电的好时机:此时充电站正值平峰期,收费比较低,同时无需与商用车争抢桩位。

“但最近半年以来,市里的电动汽车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上班族也赶在下班时给车辆充电,加上市区的公共充电站数量有限,用户充电只能是排大队轮候、等位了。”一位车主表示,他每次下班到充电站给车辆充电,经常需等候二十分钟以上,“私家车太多了”。

除了等候空桩的时间久之外,车主在到达充电站之前行驶的距离也不短。根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有 37% 的新能源汽车车主充电前,需要驾驶超过 3 公里,与此同时有 45% 的充电场站月服务车辆,却小于 50 辆。

可见,有的车主抱怨充电站、充电站数量不足,有的充电站面临使用率低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似乎也无法用“补贴”和“超低价”来弥补。

广州一家民营充电站的运营者何先生告诉懂懂笔记,目前的充电站,可谓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中心城区的充电站,数量、规模有限,新建充电站增速缓慢。反而是城市郊区,新站增加速度快,数量多,但充电的车主少,利用率低,充电站规划分布不太均衡。”

何先生强调,充电站分布之所以出现以上现象,归根结底,是充电站运营成本的问题。

在中心城区建充电站,要面临高昂的场地租金成本、电费成本、人员管理成本等,导致很多民营企业,无力在中心城区拓展、增建充电站,转而选择成本更低廉的郊区增建新的充电桩站。

对此,懂懂笔记经过一番调研之后发现,何先生的说法在多家地图应用的充电地图中得到了印证。在上海、深圳、广州,打开这些应用的充电地图,可以看到郊区充电桩站数量明显多于市中心。其中,广州、上海郊区充电桩数量,几乎是中心城区的两倍。

而在部分新一线、二线城市(省会城市)充电地图布局中,郊区充电桩站的数量,也几乎与中心城区持平,“但是你仔细想想,郊区什么样的人口、用车密度?充电需求跟中心城区完全没有可比性。城区的充电站根本不愁没有客流,但在郊区,民营充电站客流少,竞争激烈程度相当大。”

何先生指出,他目前经营的充电站位于偏僻的增城城区,每月服务的充电车辆经常不足百辆,附近甚至有充电站每月服务的车辆不足三十辆。可以说,大部分郊区的充电站仍在流血经营。为了提升充电站使用效率,有能力的公司只能打价格战,吸引更多的车主“长途跋涉”来站里充电。

不过,利用低价充电甚至是免费充电的噱头,只能是暂时吸引一批车主到郊区充电站充电。这种价格战不可能长期执行下去,一旦价格恢复,这点儿可怜的用户粘性还能管用吗?

民营充电站深陷补贴困局

“现在市区充电,一度电(kWh)的费用大概一块多,在郊区大概只要三、四毛,不过这点儿优势还不足以吸引更多车主过来。”

聊及电动汽车充电价格,广州番禺一家民营充电站的负责人张先生显得有些无语。他告诉懂懂笔记,充电站目前的经营成本分为几大块:一是电费,二是场地租金,三是人员薪资。

其中的大头是充电站的电费。目前每度电的成本要五毛钱左右,但是包括他运营的充电站在内,周边很多郊区民营充电站都在大搞低价充电、免服务费活动,所以都是在亏本充电,就是想以吸引更多车主到充电站充电,抢夺一部分市中心充电站的业务。

“肯定成本都抹不平的,完全是亏本赚吆喝。”让他略感欣慰的是,确实有车主为了省钱,周末或者傍晚从市中心跑到郊区充电站充电,“因为算上跑远的路程,充一次电的价钱也要比在市区低一半。”张先生坦言,尽管利用低价能将车主吸引到郊区充电站来,但想要留住车主的“心”要更费心力。

毕竟,充电站不能永远做赔本买卖。因此,部分民营充电站低价抢用户的背后,往往藏着不为人知的套路。

以他负责的充电站为例,新用户可享受十次免服务费充电,如果在此基础上预先充值,甚至能够享受电费的“三折”。

“我们的规定是,车主充值的金额越高,电费折扣越大,最高充值千元,每度电收费只花费一毛钱。”张先生告诉懂懂笔记,利用低价噱头吸引车主为充电账户充值的好处,便是能留住客户。一旦客户预先充值了,未来也就会养成习惯,继续使用充电站的服务。

与此同时,民营充电站则可以利用车主预先充值的现金流,维持基本的日常运营。以张先生运营的充电站为例,目前预充值优惠活动已经持续将近半年,大约有三百多位新用户预付充值,如果按照每位预充值 1000 元来计算,确实是提高了充电站的生存能力。

“至于什么时候取消价格优惠,关键要看充电站的经营情况,毕竟也就是一纸公告的事儿。”据张先生透露,目前充电站月服务车辆大约在四百辆左右,二十台快充桩日使用率约七成,这番“好成绩”也让公司高层开始考虑逐步降低电价折扣力度了。

那么,车主为了优惠充电预先充值,难道不担心经营的企业突然涨价或者跑路吗?

对此,张先生的回应有些“暧昧”,他并不否认充电行业有“害群之马”存在,但同时强调,充电站是重资产运作项目,无论是加盟或自建充电站的民营企业,都有一定资金实力,至少不会轻易跑路。

“不过,目前有些民营充电站受新入局资本的冲击,生存的确也面临一定挑战。”他指出,近几年随着一部分充电站品牌搭上资本的大船,以极低的价格挤压同行,目的的确是利用低价战将对手“熬死”以垄断区域市场的良机。

新的资本入局,也导致民营充电站之间掀起新一轮价格战,充电折扣没有最低只有更低。因此“一分钱充电”引发行业关注也就不足为奇了。

司机上,大部分民营充电站尤其是郊区充电站,苦价格战久已。只要这种行业低价竞争不止,民营充电站流血不停,就会不断深陷价格战的死循环。

可见,在野蛮资本的推动下,新能源充电行业似乎成了下一个社区团购、共享出行或者餐饮外卖。只不过,如山东国网等行业国家队的怒斥及迎战那样,一旦都下场搞起了低价竞争,是否能够拨乱反正,同时维护充电市场的良性发展?

以低制低或难有成效

若要问此次山东国网下调充电服务费,下场痛击野蛮资本之后谁才是最大受益者?答案显而易见,首先是消费者 —— 新能源车主。

聊及这一话题,不少车主告诉懂懂笔记,自己非常希望国家队、民企、资本之间的价格战能持续下去。

“不管能不能维护市场秩序,反正作为车主,大家有更多的机会能充到低价电了。”有车主认为,鉴于一线城市的用车环境,大部分车主无法拥有私人电桩,公共充电站的价格又居高不下,确实增加了自己的用车成本。

以目前深圳中心城区大部分充电站的费用为例,续航四百公里的纯电动汽车,充满一次电大概需要 60~80 元,平均每百公里的成本为 15~20 元。尽管比燃油车低,但远未达到车企宣称的每公里几分钱。

“如果竞争之下,充电站下调服务费或者免服务费,用车的成本应该可以低三、四成。”在相关新闻评论下方,还有网友评论道,盼望着国网、南方电网都能相继下调充电站、充电桩服务费,在痛击资本之余,也让消费者享受更多实惠。

可是,在部分行业人士眼里,行业国家队下场与野蛮资本、民营充电站搞价格战,非但无法起到维护市场秩序的作用,反而不利于充电市场的良性发展。

“都降价了,岂不是以暴制暴?国家队和资本搅在一起,看看谁能熬到最后,行业如果都不挣钱谁还来做?”曾在一家全国连锁充电桩企业担任管理层的江永(化名)告诉懂懂笔记,目前国家队与资本搞价格战,最终结果就是一部分实力一般的小企业或小充电站先出局。

根据中国电动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运营公共充电桩数量超过一万台的企业共有十家。包括国网、南网、特来电、星星充电等,占运营商占总量的 91.7%,其余的运营商占总量的 8.3%。

其中,这 8.3% 却数量庞大的运营商,恰恰将是江永口中那些很可能“因为价格战而率先出局”的中小企业。

在他看来,大洗牌之后之后才是行业头部企业间的竞争。因此,行业大打价格战并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稳定,而是在挤压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最后,这个行业肯定又是大企业、大资本的天下,逐渐丧失了良性的竞争体系。”江永认为,如果真要维护新能源充电市场的健康稳定,大企业、国家队非但不该降价、下场与野蛮资本厮杀,反而应该推动行业秩序的监管和价格体系的建立,否则价格战之后必然会出现个别巨头平台价格垄断的局面。

这就好比社区团购、共享出行等领域那样,主管部门应对那些恶意竞争、低价竞争的大企业、资本予以严厉处罚,坚决打击价格战行为,让充电行业定价重回理性水平,同时也给予中小新能源充电企业一定发展空间,从而保障行业市场的多样化和竞争力。

尽管山东国网“痛斥”野蛮资本入场的公告,显示出其对部分充电桩企业扰乱新能源行业秩序的不满与愤怒,但全行业随之打响低价战,似乎并非最优的选择。更为关键的是,这种价格战是否适合国网的实际情况,又能否有相应的市场机制来调整和约束?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