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芯国际举办了 2021 年第四季度的财报电话会议。该季度首次实现单季度营收超 15 亿美元,达 15.8 亿美元(约合 100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61.1%。
2021 年,中芯国际全年营收 54.43 亿美元(约合 346 亿人民币),较 2020 年增长 39%,是当年全球前四大纯晶圆代工厂中成长最快的公司,毛利率、经营利润率、净利率等多项财务指标亦创历史新高。中芯国际 2021 年度未经审计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07.33 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为 52.10 亿元。
中芯国际第四季度毛利率为 35.0%,较 2021 年第三季度的 33.1% 高了 1.9 个百分点,同比增长了 17 个百分点。
电话会议期间,中芯国际代理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高永岗提到中芯国际去年增产每月 10 万片,而通过多元化的产品和产线的调整,能够较好地面对可能的供过于求。
截至科创板午间休市,中芯国际报 52.04 元,涨幅 1.64%,总市值达 4113 亿人民币。
2021 年第四季的销售收入为 15.8 亿美元,相较于 2021 年第三季的 14.15 亿美元增长 11.6%;该季度利润为 5.78 亿美元(约合 36 亿人民币),同比增长 55.1%。
▲ 中芯国际 2019 年 Q4-2021 年 Q4 营收与利润变化
全年来看,中芯国际 2021 年收入 54.43 亿美元,较 2020 年增长 39%;其全年拥有人占利润为 17.02 亿美元(约合 107 亿人民币),比去年增长了 138%。
财务方面,中芯国际也给出了 2022 年第一季度的收入和毛利率指引,预计收入将环比增长 15%-17%,毛利率将介于 36%-38% 的范围。
为了推进已有老厂扩建及三个新厂项目,中芯国际今年的资本开支预计约为 50 亿美元(约合 318 亿人民币),包括厂区建设、设备采购等。
在终端应用上,中芯国际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消费电子应用第四季度的占比分别为 31.2%、12.7% 和 23.7%。和去年第四季度相比,智能手机应用收入占比下降了最多的 5.5%,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收入占比也均有所下降。
中芯国际代理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高永岗提到,从市场来看,芯片短缺正从全面短缺转变为结构性短缺。相对 MCU 等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的芯片短缺有所缓解,甚至建立了一定的库存。
▲ 中芯国际各终端应用营收情况变化与对比
整体来看,高压驱动、微控制器、超低功耗逻辑和特殊存储器收入增长最快,其他平台也有着较强的市场需求,但在产能上存在一定的限制。
制程节点方面,0.15/0.18μm 和 55/65nm 是中芯国际最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两个节点的收入占比分别为 28.6% 和 26.8%。中芯国际位于 FinFET / 28nm 和 40/45nm 节点的收入占营收的比例则为 18.6% 和 15.3%。
▲ 中芯国际各节点营收情况变化与对比
按地区来说,中芯国际本季度最主要的出货地是中国内地及中国香港,这一地区市场占总营收的 68.3%,高于第三季度的 66.7% 和去年相同时期的 56.1%。
“北美洲”和“欧洲及亚洲”则分别为中芯国际的第二、第三大市场,北美洲营收占比为 19.6%,欧洲及亚洲市场收入占比为 12.1%。
整体看来,中国内地和中国香港市场所占营收比例仍在加大。
▲ 中芯国际各地区营收情况变化与对比
在电话会议中,产能依然是中芯国际分享和连线分析师关注的焦点。
在去年,中芯国际增产了每月 10 万片(折合 8 英寸)产能,并于去年 10 月份完成了北京京城项目的主体结构。
当前,中芯国际正在建设北京、上海和深圳三个 12 英寸晶圆厂项目。其中,上海临港项目于今年年初破土动工,北京和深圳的两个项目预计将在今年年底投入生产,今年的产能增长预计也将超过去年。在三个项目满载后,中芯国际的产能将迎来倍增。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补充道,当前一些细分领域的设备厂商遇到了供应链问题,存在交付时间较长的现象,中芯国际也对此做了一定的规划和准备。
为了确保三个新厂的人才充足,中芯国际采用了旧厂带新厂的方式。以北京为例,三个旧厂带动新厂的运营,上海也是类似。在产线布局较少的深圳,中芯国际位于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分公司会帮助培训一部分员工。
▲ 中芯国际全球的代工厂与代表处设立情况
此外,由于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等晶圆代工厂商均在 40nm、28nm 节点有扩产计划,在业界普遍增产的情况下,是否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也是行业关注的重点。
赵海军称,中芯国际扩产的大部分产能都已和客户进行过交流,签订了一些绑定协议。同时,由于中芯国际 40nm-22nm 的产线建设较晚,其设备型号相对统一。虽然不同制程的工序不同,但中芯国际可以在产线内进行一定的灵活调配。
他也强调,和其他厂商不同,中芯国际的一条产线基本能够实现从 0.13μm-22nm 的全节点生产,也会根据不同产品的工序要求进行调配。以深圳产线为例,中芯国际希望将面板高压驱动芯片作为其主打产品,虽然节点跨度从 0.18μm-28nm,但其产品的金属层、可靠性考量较为接近,生产效率较高。
因此,一方面,中芯国际在纯晶圆代工厂商中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仅为 6%,体量相对台积电等较小,应对市场变化较为灵活;另一方面,中芯国际虽然市场份额较少,但却是所有晶圆代工厂商中客户数量最多、产品种类最多的一家。此前,这种情况影响了中芯国际的生产效率和营收增长速度,但通过灵活调配,这种模式面对冲击存在着一定的优势。
另外,中芯国际的客户大多与整机和系统厂商有着深度绑定。在供应链区域化的今天,整机和系统厂商需要保证在国内有一定比例的供应链。通过和这些整机、系统厂商交流,中芯国际发现当前中国本土供应链的占比不足其需求的 10%。
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产能过剩,很可能会存在部分区域供过于求、有的区域产能不足的情况。现在看来,中国本土对于芯片产能的需求比较旺盛。
当前的全球芯片短缺给半导体行业带来了大量的市场需求,推动了厂商的发展。在 2021 年,中芯国际全年营收增长了近 40%,利润更是翻了一番还多,体现了当前晶圆代工市场的火热。
但同样,在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各个晶圆制造厂商都加大资本支出,建厂增产的当下,未来存在着产能过剩的危机。相对来说,中芯国际的体量较小,且产线能够灵活生产基于不同节点的不同产品,在可能的冲击下,有着更加灵活的优势。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