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今日清明节: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

2022-04-05 00:00IT之家(孤城)88评

IT之家 4 月 5 日消息,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五,也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亦或祭祖节,怀念离去的亲人,缅怀牺牲的先烈。追忆往昔,更好前行。

“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据传,“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气清彻明朗,万物欣欣向荣之意。说到清明节,很多人会想起“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名句。是的,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我们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清明时节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在传统社会中,清明节是一个特别盛大的节日,除了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它还是踏青嬉游、亲近大自然的节日。

▲ 云日历,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

古人根据对日影的观测,在一年中定出 24 个节点,每一节点指代的那天被称作一个节气。一年中,以立春为起始,清明是第五个时间节点。每年的 4 月 4 日或 5 日,当视太阳到达黄经 15 度时,便为清明节气。地球绕太阳一圈的时间称为“回归年”或“太阳年”,自清代开始,定以春分点为 0 度,太阳在黄道上每运行 15 度定为一个节气,二十四节气因而为 24 个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 24 天。但一个回归年实际长度为 365.2422 天,历法上的一年长度则为 365 天,因此每年会多出 0.2422 天(相当于 5.8 小时),节气的特定时刻也会每年“顺延”0.2422 天;如此一来,累积 4 年后几近一天,为修正它,公历历法中有“闰年”制度,每 4 年会多出 2 月 29 日一天。这也是清明节有时在 4 月 4 日,而不是 4 月 5 日的原因。

节日来源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而清明节纪念祖先的习俗和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在春秋时代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无法找到食物,后来多亏随臣介子推“割股充饥”,救了重耳一命。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但介子推已归隐山林。

后来晋文公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寻之不得,于是有人献计从三面烧山,逼出介子推。最后大火烧遍,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气候

清明时节,气温变暖,降雨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所以清明对于古代农业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耕种地区的日平均气温已上升到 12℃以上,到处是一片繁忙的春耕景象。华南气候温暖,春意正浓。但常言道:“清明断雪,谷雨断霜。”在清明前后,仍然时有冷空气入侵,甚至使日平均气温连续 3 天以上低于 12℃,造成中稻烂秧和早稻死苗,所以水稻播种、栽插要避开暖尾冷头。在西北高原,牲畜经严冬和草料不足的影响,抵抗力弱,需要严防开春后的强降温天气对老弱幼畜的危害。

▲ 图片来自 Max Pixel

IT之家知悉,华南西部常处于春旱时段,4 月上旬雨量一般仅 10 至 20 毫米,尚不足江南一带的一半; 华南东部虽然春雨较多,但 4 月上旬雨量一般也不过 20 至 40 毫米,自然降水亦不敷农业生产之需还须靠年前蓄水补充。此外,5-6 月是一年之中冰雹最多的月份,应当加强对雹灾的防御。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

▲ 图片来自 Wikimedia

荡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之戏在南北朝时已经流行。《荆楚岁时记》记载:“春时悬长绳于高木,士女衣彩服坐于其上而推引之,名曰打秋千。”唐代荡秋千已经是很普遍的游戏,并且成为清明节习俗的重要内容。由于清明荡秋千随处可见,元明清三代定清明节为秋千节,皇宫里也安设秋千供皇后、嫔妃、宫女们玩耍。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蹴鞠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踏青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传说,在很早以前就有清明踏青这一活动了。据《旧唐书》记载:“大历二年二月壬午,幸昆明池踏青。”可见,踏青春游的习俗早已流行。杜甫有“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的诗句。到了宋代,踏青之风盛行。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就极其生动地描绘出以汴京外汴河为中心的清明时节的热闹情景。在这一画卷,画面人物就达 550 多人,牲畜 50 余头,船 20 多艘,车、轿 20 多乘。清明踏青之盛况,可见一斑。

射柳

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 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关于清明时节的古诗词: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晏殊《破阵子・春景》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王禹偁《清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 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 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张先《青门引・春思》

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 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中庭月色正清明,无数杨花过无影。—— 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清明又近也,却天涯为客。—— 曹组《忆少年・年时酒伴》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拆桐花烂熳,乍疏雨、洗清明。——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熳》

时霎清明,载花不过西园路。—— 吴文英《点绛唇・时霎清明》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吴惟信《苏堤清明即事》

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 李冠《蝶恋花・春暮》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孟浩然《清明即事》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张继《闾门即事》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杜安世《鹤冲天・清明天气》

燕归花谢,早因循、又过清明。—— 纳兰性德《红窗月・燕归花谢》

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朱淑真《眼儿媚・风日迟迟弄轻柔》

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 晏几道《浣溪沙・二月和风到碧城》

残杏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吴文英《风入松・听风听雨过清明》

拆桐花烂漫,乍疏雨、洗清明。—— 柳永《木兰花慢・拆桐花烂漫》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白居易《清明夜》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黄庭坚《清明》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高翥《清明日对酒》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高启《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清明》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