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6 月 14 日消息,据科技日报报道,日前,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宇宙学与地外文明研究团组中国地外文明搜寻首席科学家张同杰教授透露,其团队使用“中国天眼”发现了几例来自地球之外可能的技术痕迹和地外文明候选信号。
张同杰说,这是几个不同于以往的窄带电磁信号,目前团队正在抓紧进一步排查中。
IT之家了解到,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 FAST)被誉为“中国天眼”,由我国天文学家南仁东于 1994 年提出构想,历时 22 年建成,于 2016 年 9 月 25 日落成启用。是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主导建设,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综合性能是著名的射电望远镜阿雷西博的十倍。
2020 年 1 月 11 日,“中国天眼”500 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通过国家验收正式开放运行。
2020 年 9 月,“中国天眼”正式启动了对地外文明的搜索,搜索方式主要是共时巡天观测和系外行星目标观测。
此外,据央视新闻援引日本经济新闻 6 月 6 日报道,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的小行星探测器 “隼鸟 2 号”从小行星“龙宫”带回地球的沙子样本中,发现了“生命之源”一一氨基酸。这是首次在地球以外确认氨基酸的存在。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