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0 月 13 日消息,据中国石化官方公众号消息,10 月 10 日我国首个万吨级 48K 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中国石化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产品性能媲美国外同级别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这标志中国石化大丝束碳纤维从关键技术突破、工业试生产、产业化成功走向规模化和关键装备国产化,一举破除我国碳纤维生产和装备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真正实现自主可控。
在碳纤维行业内,通常将每束碳纤维根数大于 4.8 万根(简称 48K)的称为大丝束碳纤维。该条 48K 大丝束碳纤维国产线可实现规模化、高品质生产。该项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开发的 PAN (聚丙烯腈)基大丝束原丝、碳纤维技术,分两个阶段实施,计划于 2024 年全部建成投产,届时共达到 2.4 万吨 / 年原丝、1.2 万吨 / 年大丝束碳纤维产能。
大丝束碳纤维性能优越,被称为“新材料之王”“黑黄金”。上海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 95% 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其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 7 至 9 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
此外,48K 大丝束最大的优势是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碳纤维单线产能和质量性能,还可以实现生产低成本化,从而打破碳纤维高昂价格带来的应用局限。
碳纤维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新材料之王”应用场景广泛,如风能、太阳能、高铁动车、飞机部件等。生活中也处处有大丝束碳纤维的身影,包括汽车部件、旅行箱、护膝、船桨、氧气瓶......
IT之家了解到,长期以来,中国的碳纤维发展主要是在小丝束碳纤维方面实现了突破,但是由于小丝束碳纤维成本高,影响了下游企业应用碳纤维的积极性。碳纤维国产化使得碳纤维在新能源等下游市场应用逐渐爆发,随着碳纤维应用率的不断提升,相关行业将迎来长跨度的高景气阶段,有力助推了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相关产业结构调整。
碳纤维技术有着森严的技术壁垒,中国石化是国内第一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的企业。经过十余年努力,我国碳纤维实现了从 12K 到 48K 的重大突破,成功实现研发生产技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截至目前,中国石化已累计拥有碳纤维相关专利 251 项、碳纤维复合材料专利 46 项,专利排名国内第一、世界第三。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