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插混,这笔糊涂账

2023-01-12 15:42autocarweekly(autocarweekly)59评

随 2022 年逝去的除了一大堆糟心事,还有最后的新能源国补。人们似乎更关心纯电动车消失的万元补贴,但对于历经磨难才终于走向主流的插电混动,这失去的 4800 元人民币或许更加重要。

自从 2010 年新能源补贴大幕拉开,插电混动作为整个新能源世界唯二的两大实用化品类之一(氢燃料电池车抱歉),几乎自始至终活在纯电的阴影之中。

今天,插混在新能源变革中所扮演的角色,正 —— 或许是第一次 —— 走向可称重要的地位。但由于过去的一系列历史遗留问题,“插混”又长期背着一笔糊涂账。

从新鲜,到鸡肋,再到真香

2021 年,每卖出 6 辆新能源车,其中只有 1 辆是插混,这是自 2017 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而到了 2022 年的前 11 个月,这个比例增加到了 1/4。

整个新能源大类,在前 11 个月的销量同比增幅是 100%(很巧),而其中插混的同比增幅达到了 167%。反倒是占大头的纯电,85% 的增幅居然还拖了整个新能源大类的后腿。

2013 年的比亚迪秦

2010 年到 2013 年,是国内新能源市场的襁褓期,整个新能源大类的年销量也没有超过 2 万辆。因为总量过小,插混占新能源比重无规律地在 10%~30% 间上蹿下跳,缺乏加以分析的意义。

2014 年到 2018 年,是国内新能源爆发前夜的酝酿期,销量几乎是一年翻一番,从 8 万辆直冲到 100 万。主要的贡献来自纯电,2014~2017 年插混占比分别为 40%、36%、24%、19%,倒是 2018 年回光返照到了 25%。

曾经的插混销冠 5 系 PHEV

2018 年国内车市遭遇 30 年来的第一次负增长,新能源市场也面临覆巢之下无完卵,总销量基本维持在上年的百万辆,甚至某些统计口径中还有小幅下降。

但 2018 年也是国内新能源走入爆发期的开端,很快便在次年摆脱了短暂的下行。尤其是纯电市场,率先涌出了一系列新品牌新车型,国产特斯拉和五菱宏光 MINI EV 都在 2020 前后出现。

插混则慢了很大一拍,导致其占比在这两年又降回 20% 以下。但到 2021 年,尽管整个新能源市场以 170% 的同比增幅原地起飞,插混却不再拖后腿,而是以基本相当的增长率将份额保持在了 18%。

再就是 2022 年(前 11 个月),插混在蛰伏了四年后,再次实现了相对于纯电的份额上升,靠着 167% 的销量同比增速,在新能源中占比重新回到了 24.6%。在乘联会统计中,B 级 PHEV 车型是增速最快的新能源细分品类。

插混的地位和境况,为何会经历如此跌宕不定的过程,这就是插混这笔账的糊涂之处了。

糊涂名乱招糊涂账

每当有朋友问及插混,负责任的回答者首先应该进一步问清楚,“您指的是哪一个‘插混’?”因为说到插电混动 / PHEV 这个名字,至少有三种或者说三层解释方式。

一是从纯粹的字面定义角度,任何具备插电(Plug-in)能力的混合动力汽车,都理应算作插混 / PHEV(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区分于纯电,PHEV 是广义上混合动力的一员;区别于 HEV 混动,PHEV 的特点是具备插电能力。

但是在生活中提到“插混”,只有很小可能指的是定义层面。因为在新能源政策限定了纯电续航需大于 50km,才能视作插电混动享受新能源车相关政策优待。这就是第二个层面,政策定义下的插混。

纯电续航低于 50km 的插混车型,虽然理论上“是插混”,但实际中却“不是插混”。也正是因为政策因素,即便在插混发展早期,车企们也会刻意将纯电续航做到 50km 以上,今天续航不足 50km 的 PHEV 更是甚为罕见。

特殊情况不多见但又实际存在。今天主要是法拉利 SF90 这类纯电超跑,为了控制重量纯电续航不足 50km,但又具备插电 / Plug-in 的功能。好在因为离普通人生活太远,字面定义层面与实际政策层面的偏差出现较少。

但技术发展、政策定义、公众习惯三者间的断带,又带来了第三个层面,即技术流派细节层面的插混定义,即与“增程”并列时的狭义上的“插混”。

因为新能源政策并没有单独为增程式 PHEV 开小灶,而是统一视为 PHEV 对待。但车企和消费者们视增程为另一类动力,于是习惯于将“增程”与“插混”并列。此时的“插混”,实际上等价于“除了增程式 PHEV 以外的其他所有 PHEV”。

这种混淆,在今天要比前面“纯电续航够不够 50km”的混淆更为常见。当一个普通消费者说到“插混 / PHEV”,一种可能是他泛指所有享受新能源政策中 PHEV 标准的车辆,另一种可能是他意指“除了增程以外的其他 PHEV”。

雪上加霜的是,很多主推增程式的车企为了强调其电动化属性,会采用“增程电动”而非“增程混动”口径。这就造成了“增程电动”享受“插电混动”政策,既“是插混”又“是电动”的迷惑场面。

不会熄火的替代者

之所以要先捋清这笔账,因为 2021 年后至今插混 / PHEV 作为一种新能源分类的复苏,就来自于串联增程式 PHEV,以及包含了增程模式的串并联 DHT 型 PHEV。因此,区别于 2018 年那样的短暂反弹,这一次插混复苏不会再是回光返照。

2023 年国补取消,纯电车型失去了 9100~12600 元补贴,插混车型失去的是 4800 元补贴。乍一看,似乎插混的损失要比纯电小得多。

然而过去三年间,插混市场中 A 级车和 B 级车的份额,从 61% 上升到了 76%。这在销量榜上也有所体现,每月插混销量榜前十都会有过半是不足 20 万元车型。

插混恰好处在主攻 A-B 级市场,借此快速扩张的时期,而这一区间对 5000 元级的价格波动敏感度是较高的。所以尽管损失补贴的绝对值不及纯电,但可能造成的影响同样不容小觑。

插混在近两年所取得的快速增长,比亚迪 DM-i、理想等增程或串并联 DHT 车型贡献了主要部分。从早期或是迫于无奈、或是新鲜尝试,到中期靠绿牌和补贴维生的尴尬,再到近期由技术革命才激发了插电混动的潜力。

过去一年,有关增程与插混(此处指狭义)“先进与否”的争执,本质上也是来自人们对于混动技术的混乱认知。曾经插混二字就代表着一种鸡肋,而今天增程在一定程度上抛弃了这个名字的同时,也使得新一代插混蒙上了道不明的冤枉。

字面定义上的插混、政策标准上的插混、与增程相对立的插混,别说普通消费者了,哪怕是汽车媒体、车企内部、一二级市场,也有相当一部分业内人士捋不清这其中的复杂关系。这笔账本该很简单,却要多糊涂有多糊涂。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autocarweekly (ID:autocarweekly)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