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造车新势力们接连发布了 2022 年财报数据,车是越卖越多,营收也在快速提升,但亏损却持续扩大,似乎成为了当下新势力厂商共同面临的问题。放眼整个新能源车市场,目前也只有特斯拉和比亚迪实现了盈利。而在此之前,特斯拉已经亏损了将近 17 年的时间。
零跑汽车是继“蔚小理”之后第四家上市的造车新势力,3 月 21 日零跑汽车公布了上市之后的首份年报。财报显示,2022 年全年营收为 123.8 亿元,同比增长 295.4%;净亏损 51.089 亿元,较 2021 年的 28.458 亿元同比增长 79.5%。
尽管 2022 年营收增长近三倍,但零跑也没有逃脱“越卖越亏”的怪圈。对比“蔚小理”来说,这样的数据确实也并不稀奇。
2022 年,蔚来营收 492.7 亿元,净亏损 144.4 亿元;小鹏营收 268.6 亿元,净亏损 91.4 亿元;理想营收 452.9 亿元,净亏损 20.3 亿元,三家 2022 年总计亏掉了 256 亿元。
对于快速上涨的亏损,零跑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原材料及耗材成本增加,以及营销、行政、研发费用的大幅增加所致。
零跑 2022 年在研发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全年研发费用为 14.1 亿元,相比 2021 年的 7.4 亿元同比增长 90.6%。不过与“蔚小理”相比,零跑的研发费用并不高,蔚来、小鹏和理想,其 2022 年研发费用分别为 108.4 亿元、52.1 亿元和 67.8 亿元。
毛利率方面,零跑 2022 年依旧没有“转正”,但是在逐步改善中。由 2021 年的-44.3% 大幅改善至 2022 年的-15.4%,其中下半年收窄至-8.1%。相比之下,蔚来 2022 年毛利率为 10.4%,小鹏毛利率为 11.5%,理想毛利率为 19.4%。
对于还未转正的毛利率,零跑方面解释称,由于零跑采取经销商模式,因此销售收入中扣除了经销商返利。扣除返利影响,零跑已于 2022 年下半年实现毛利率转正,后续将持续改善。
也确实如此,目前零跑采取的是“直营 + 城市合作伙伴”的模式,截至 2022 年底,零跑汽车共有 582 家门店,其中直营店 79 家,自营比例只占 15%,渠道合作伙伴店 503 家。
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零跑汽车的高层透露,2023 年重要目标就是实现毛利转正,但由于整体汽车市场正处于剧烈的变动中,毛利转正的具体时间节点目前尚不能确定。
从交付量方面来看,2022 年零跑全年交付 111,168 辆,同比增长 154%。其中,T03 交付量为 6.19 万辆,同比增加 58.2%;C11 交付量为 4.44 万辆,同比增加 1019.1%;C01 交付量为 4815 辆。
可以看到好的一面是,零跑的低端入门车型 T03 从 2021 年占总销量的九成,下降至目前占总销量的五成多一点,而中端车型 C11 的销量上升至目前占总销量的接近四成左右。零跑也摆脱了曾经被人诟病的纯靠低端车抢占市场时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零跑汽车的毛利率得到了改善。而去年九月开始交付的高端车型 C01,2022 年最终销量并没有达到预期。
不过进入 2023 年,零跑汽车的销量出现了较大幅度下滑,前 2 个月累计销量为 4337 辆,仅为去年 12 月份的一半左右。零跑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车型迭代,完成了 2023 款车型 SOP(小规模量产)及产线导入,并预计今年第二季度销量将同比增长 50%。
本月初,零跑汽车推出了 C11 增程版,同时对旗下全系车型进行了换代,售价则进一步降低。其中,2023 款 T03 售价 5.99 万-8.99 万元,相比此前的 8.25 万-9.95 万元,下降超过 2 万元;2023 款 C11 纯电版本售价 15.58 万-21.98 万元,相比此前 18.58-23.98 万元,也下降 2 万多元;2023 款 C01 售价 14.98 万-22.88 万元,相比此前 19.38 万-28.68 万元,下降最高接近 6 万元;而 C11 增程的售价 14.98-18.58 万元,也比预售价下降了 1 万元。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在财报电话会议上透露,零跑汽车在降本上做了多项优化,例如纯电车型减少了行李架、前舱行李箱、电动门把手等不必要配置,通过和供应商合作腾挪更多零部件降价空间,以及在制造端进行了多项优化工作。
对于 2023 年的预期,零跑方面表示销量目标为 20 万辆,相比 2022 年翻倍。同时基于全新 B 平台打造的内部代号为 B11 的首款车型预计将会在第三季度亮相,也是零跑旗下首款定位中大型 SUV 的产品,此外零跑 C01 增程版也会在今年三季度发布。根据规划,零跑还将在 2023-2025 年将推出 7 款全新车型,包括 2 款轿车和 5 款 SUV,并且全部将提供“纯电 + 增程”双动力方案。
对于零跑而言,2023 年有三件事最为重要,第一当然还是要持续提振销量,朱江明认为“有规模才有行业话语权,才能得到用户信任”;第二是需要尽快将将毛利率转正;第三则是向中高端市场转型,完成品牌向上。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