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今年,会是最热的一年么

2023-06-17 12:31地球知识局(地球知识局)153评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ID:diqiuzhishiju),文字:风云梦远

之前我们讲过厄尔尼诺拉尼娜跟中国异常气候的关系,两者及其大气影响,合称 ENSO 循环,从 20000 公里外就可以影响中国是南涝北旱还是北涝南旱。

在经历了三年拉尼娜之后,按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今年很可能是厄尔尼诺年

今年 1 月至 3 月 Nino3.4 指数平均值为-0.4℃

已高于-0.5℃拉尼娜阈值

因此“三重”拉尼娜在 2023 年春季之前结束 ▼

如果我们比较去年 10 月、今年 1 月、4 月

会发现赤道东太平洋确实在从拉尼娜转向厄尔尼诺 ▼

ENSO 作为一个非常庞大的模型,从一种状态转向另一种状态是非常复杂的,而当前这个过渡阶段就是一个绝佳的案例,能让我们认识到其中的细节和复杂性。今天我们就来仔细讲讲今年的厄尔尼诺。

厄尔尼诺对我国的影响

众所周知,“厄尔尼诺”是指赤道中东太平洋表层水温持续且显著偏暖,“拉尼娜”则是持续且显著偏冷

东太平洋海水相比年均值显著升温,即厄尔尼诺现象

(图:NOAAClimate.gov)▼

东太平洋海水相比年均值显著降温,即拉尼娜现象

(图:NOAAClimate.gov)▼

偏暖还是偏冷,需要一个基准,也就是“常年平均值”,一般用 1981-2010 年或 1991-2020 年的数据。选取 5°S-5°N,170°W-120°W 这个范围的平均海表温度,作为检测冷暖的标准,这里也被称为 Nino3.4 区,非常重要,后边我们还会提到。

Nino3.4 区位置示意 ▼

而所谓“持续偏暖”,往往要维持6-24 个月

比如“厄尔尼诺”在第一年的北半球夏天发展壮大,到了冬天达到他的顶峰,之后不断衰减,在第二年的春夏季结束,但也有可能维持2-3 年。

如果看今年的情况,5 月初,世界气象组织表示拉尼娜在持续三年后已经结束,热带太平洋处于中性状态,预计在 5-8 月,ENSO 从中性转向厄尔尼诺的可能性会不断提高,从 60%到 80%,是大概率事件了。

拉尼娜前脚刚走,厄尔尼诺就马不停蹄地赶来了

(图:WMO)▼

拉尼娜正在退去

(2023 年 1 月初至 2023 年 3 月初热带太平洋的海面温度)

(图:climate.gov)▼

这种转变绝不是无缘无故的,在“中性状态”下,赤道两侧的盛行信风会把东太平洋的表层暖水吹向西太平洋,从而在西边形成一个暖池,在东边形成一个冷舌,东边为了补偿表层海水的缺失,深处的冷水会向上补充,从而形成西暖东冷的局面。

这种冷暖局面导致西太平洋大气上升,东太平洋大气下沉,组成了一个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环流圈。

中性状态下的环流模式

(图:UNEP)▼

但如果信风这个原动力出于某种原因突然且持续减弱,怠工了,就会导致向西输送的暖水变少,暖水集中在中东太平洋,整个环流的范围也向东收缩,并导致信风进一步减弱,形成正反馈,厄尔尼诺由此形成。

厄尔尼诺下的环流模式

(图:UNEP)▼

厄尔尼诺作为全球最显著的海温异常信号,会在数年内逐渐影响热带海域和全球气候,对不同地区的影响可能有很长的时差。

菲律宾、印尼、秘鲁就属于受厄尔尼诺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中国离得稍微远一点,但厄尔尼诺会深刻影响东亚季风,从而改变我国的晴雨冷暖。

横屏-厄尔尼诺影响下的降水规律 ▼

比如,在厄尔尼诺发展壮大的夏天,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夏季风的雨带都会相对靠南,而且东北低涡会比较活跃,就导致我国南方与东北的降雨偏多,而华北、中原的降雨偏少。

夏季型厄尔尼诺往往代表华南和东北降水偏多

华北和中部降水偏少 ▼

厄尔尼诺发展期夏季气温距平 ▼

而在冬天的厄尔尼诺鼎盛期,通常会导致东亚大槽和西北冷空气偏弱,我国除青藏高原之外的大多数地方会更加温暖。但厄尔尼诺和暖冬的相关性较小,不能完全说“厄尔尼诺年就一定是暖冬”。

厄尔尼诺事件鼎盛期冬季的气温距平 ▼

到了第二年夏天,厄尔尼诺已经逐渐衰退,但此时对中国的影响反而最加猛烈,热带太平洋虽然没那么热了,但热带印度洋受其影响,水温仍然比较高。

从地图上看,热带印度洋其实比热带太平洋离中国南方更近。水温偏高直接导致海水蒸发量变多,输送到我国的水汽也就变多了,同时还会通过多条路径激发出异常稳定、靠南的副热带高压,将水汽源源不断引导向长江流域,在四川盆地到长江一线形成长时间降水,甚至引发洪涝灾害。

强弩之末的厄尔尼诺也不可小觑

横屏,参考:张人禾,2017)▼

厄尔尼诺事件衰减期夏季

我国和周边区域陆地降水距平百分比 ▼

建国以来长江流域三次最大的洪涝灾害:1954 年特大洪水、1998 年特大洪水、2020 年特大洪水,都出现在厄尔尼诺次年的夏季,真的是不可不防。

今年厄尔尼诺的特殊性

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担心,厄尔尼诺每次都有所不同,具体到今年这次,我们会发现其发育得并不那么顺利。

这是 5 月中旬的全球海表“距平温度”,黄色红色是偏暖,蓝色是偏冷。

可一眼看到,太平洋北部及东部有明显偏暖

(图:NOAA)▼

放大看,这个范围(下图绿框)就是“赤道中东太平洋”,东太平洋的南美沿海已经热得发黄了,看上去妥妥的厄尔尼诺,但更重要的是这个区域(橙色框),也就是 Nino3.4 区,这里的变暖趋势还不明显,说明厄尔尼诺还没发展起来,在中太平洋遭遇了“某种阻击”。

今年的 Nino3.4 区,看起来似乎离厄尔尼诺还有点距离 ▼

这个中太平洋非常重要,是厄尔尼诺能否完全发育的关键战场。

这张图,是五月中旬赤道太平洋海温的垂直剖面,东西跨度相当于从科隆群岛到所罗门群岛。

上为当前赤道太平洋地区海温距平的深度-经度剖面图

下为温度距离平均值

(图:NOAA)▼

西太平洋的暖水层有一部分已经转移到东部,其温跃层显著加深直接阻止了下面冷水的补偿,加速东太平洋的增暖,温度已经比平均值高了 3-5℃。

但与此同时,我们会发现在160°W附近的温度线突然变得陡峭,这条线越平缓,就表示东西温差越小,厄尔尼诺越强,越陡峭则厄尔尼诺越弱,所以中太平洋明显还不够暖,说明暖水主体没有进一步东移,这直接阻碍了厄尔尼诺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在 160°W 附近,暖水层的向东移动似乎动力不足

(图:NOAA)▼

这背后的主要原因还是那个原动力 —— 信风,信风减弱会导致东太平洋变暖,但中太平洋这一带的信风却意外的加强了,风应力传导至温跃层,阻碍了暖水层向东转移的过程,相当于东边的工友已经罢工了,中间的工友还在加班儿,向西送温暖这活儿,你不干我干。

连信风也在“卷”了,主打的就是东暖西送

(5 月 15 日 15:00 近地面)▼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我们把目光拉到靠北的北美西海岸,此时的赤道东太平洋在变暖,但北美西海岸却在变冷,还一路向西延伸到赤道中太平洋。

一方面给这里降温,一方面形成了一个局部高压,本来这里的信风是要罢工的,又被这个北美因素鞭策了一把,开始打卡上班儿送温暖,果然一切责任全在北美方面。

这个北美因素,是有些反骨在身上的 ▼

所以,从海洋次表层热力和动力学角度来判断,5 月份赤道东太平洋虽然变暖,但是对中太平洋影响不大;在 6-7 月份,由于中太平洋一阻碍,厄尔尼诺事件的发展速度可能明显放缓。

毕竟,要成长为一个完整的厄尔尼诺,除了表层水温偏高,还需要“信风显著减弱”、“温跃层和沃克环流向东转移”这两个重要标志,目前这俩还不具备,所以这次厄尔尼诺应该不会那么顺利—— 虽然会在夏季形成,但发展速度应该会比预期要慢

根据 NMME 气候模式的预测

Nino3.4 海温很可能在几个月内攀升到厄尔尼诺以上的阈值

具体情况如何还有待观测

(图:NOAA)▼

今年会是最热的一年?

如果我们归纳对比最近 50 年内的厄尔尼诺事件,会发现有春季和夏季两款类型,前者在春季就发育完全,后者就要晚很多,今年这次就明显属于发育比较晚、位置偏东的类型。

(a)1997、(b) 夏季发展型厄尔尼诺事件、

(c)2015 和 (d) 今年(2023 年)3-4 月

向外辐射长波(填色)、200hPa 速度势(等值线)

和 850hPa 风场(矢量)距平对比 ▼

对于这种偏晚偏东的厄尔尼诺,容易导致“西太副高”偏东偏弱,在其影响下,今年夏季前期将主要是“南涝北旱”的趋势,南方将有更多更长时间的降水,北方则是高温热浪;但到了后期,雨带还是会向北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南部。

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的影响模型

厄尔尼诺发展早型和晚型的海温异常(填色)

与 700hPa 风场异常(矢量)

在 6-9 月逐月和 6-9 月平均对比 ▼

不过,厄尔尼诺事件只是影响我国气象的要素之一,如果要全面分析,还得考虑极地海冰、中高纬度海温、青藏高原积雪等一大堆问题。

气象变化纷繁复杂,要多因素综合分析

(图:nsidc)▼

很多媒体在引用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的时候说,在厄尔尼诺的推动下,2023 年可能是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这个说法靠谱么?

首先需要指出,在数年范围内,厄尔尼诺-拉尼娜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影响大约是 0.1-0.2℃这个振幅,但在一百多年里,全球气温其实呈现出一种“进两步退一步”,不断叠加的升温节奏,站在前辈高温的基础上,如果这次厄尔尼诺发展壮大,确实可能一代更比一代热,刷新 1880 年以来的最高均温。

1950 年以来全球均温逐月变化图

可看出厄尔尼诺事件的确会助推短期的全球均温升高

(图:NOAA)▼

但具体到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差别还是挺大的

比如我国长江流域,要想重现去年三峰拉尼娜期间的极端高温,概率就极低,今年南方的重点反而是防洪。华北和西北地区则需要防范高温热浪。而且这些预测也要综合几个月后太平洋的观测数据,才能更加准确。

去年三峰拉尼娜造成太平洋西部海温集体偏高

给长江地区带来的高温和干旱也令不少人记忆犹新

(图:NASA)▼

如今,虽然我们对ENSO 相关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但面对更辽阔的海域和天空,ENSO 也只是其中一个子项,其他的天气系统也同样重要,他们彼此咬合相互作用,构成了我们人类生存环境的底层地理逻辑。

参考资料: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