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3 月 12 日消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人员正探索以植入眼球的太阳能电池板代替受损光感受器细胞。
这一神经假体技术在原理上类似人工耳蜗,后者将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直接刺激严重听力受损患者的听觉神经。
部分疾病,如老年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会导致眼中的光感受器退化,导致视力减退乃至丧失。医学界一直认为视网膜中的生物医学植入物可用于代替受损的这一类细胞。
此前学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极植入上,但该方案需要将电线插入眼睛,过程相对复杂。
而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员乌多・罗默(Udo Römer)考虑用微型太阳能电池板代替电极,以实现设备的自供电。具体材料上其在研究中采用了非硅基的砷化镓(IT之家注:GaAs)和铟镓磷化物(GaInP)。
相较硅基电池板,砷化镓和铟镓磷化物可实现更高效的能量转化,也更方便调整材料特性。
罗默表示,目前研究显示无法通过单个太阳能电池板的电压实现对神经元的刺激,所以需要堆叠放置多个电池板,这对于传统硅基材料相当困难。
此项研究尚处于概念验证阶段,已成功实现 1cm2双层电池板叠放,下一步是将整体电池板蚀刻分割为独立的“像素”,未来将在人体实验前于实验室和动物模型中进行广泛测试,目标实现 2mm2的整体面积和 50 微米的像素尺寸。
罗默强调,这项技术离真正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即使最后实现也可能需要辅助设备才能达成对神经元的稳定刺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