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28 日消息,中国新闻网于 11 月 26 日发布博文,报道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特任教授谈鹏团队发现了突破锂氧气电池容量瓶颈的关键因素,相关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锂氧气电池因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未来能源存储的革命性技术。
近年来,研究人员在锂氧气电池的高倍率性能和稳定性方面取得了诸多进展,但实际容量远没有达到理论值,主要原因在于多孔正极内空间利用率不足。
其中,相变、传质及法拉第反应的复杂耦合以及对电极内部精确表征的技术限制,为揭示正极过程、突破容量瓶颈带来挑战。
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是建立放电产物过氧化锂微观行为和电化学性能的联系。在此次研究工作中,为了排除溶剂、催化剂等因素对过氧化锂行为的影响,研究人员通过改变锂离子浓度调节初始动力学状态。
研究团队发现,通过改变锂离子浓度,调控传输与成核动力学之间的匹配程度,可以显著提升锂氧气电池的放电容量。
通过可视化电极和跨尺度数学模型,研究团队进一步探究了过氧化锂分布特性。在 0.5 摩尔每升电解液中,过氧化锂颗粒呈现逆氧气梯度分布,标志着成核与传输动力学达到最佳平衡,从而实现最大放电容量。
研究发现,突破容量瓶颈的关键并非仅取决于加速氧气传输,而是在于维持电极深处的物质传输。据研究人员介绍,该研究为实现高能量密度锂空气电池提供了理论指导。
IT之家附上参考地址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