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电商平台“先用后付”消费服务暗藏逾期信用风险,央视网提醒消费者谨慎使用

2025-04-20 06:54IT之家(漾仔)0评

IT之家 4 月 20 日消息,近年来,不少电商平台推出了“先用后付”商品购买服务,但相应服务在为消费者提供试用体验、减少资金占用等利好的同时,也存在诸多潜在的消费风险。

央视网今天发文,对这一“先用后付”商品购买服务背后存在的信用评估风险进行提醒,建议消费者根据自身情况审慎使用相应服务。

央视网表示,“先用后付”不是免费购物。“先用后付”是电商平台引入第三方金融机构对消费者进行信用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消费者赋予一定的信用额度。消费者在购物时,先使用信用额度进行虚拟付款,无需预先占用资金,即商家宣称的“0 元下单”,但后续仍需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实际付款。

由于“先用后付”商品购买服务可实现“0 元下单”无需预先占用资金,可能导致用户不顾及自身预算,下单大量商品,产生一系列冲动消费情况,如果消费者未能及时偿还,容易造成信用违约情况。

参考部分电商平台“先用后付”协议,违约方逾期付款的,除需支付违约金外,还需承担律师费、诉讼费、保全费、保全保险费、交通费等守约方为维权支出的费用。违约方并非只需支付商品价款即可,消费者常常忽视逾期付款违约行为带来的法律后果

事实上,相应“先用后付”商品购买服务完全与消费者个人信用评估结果挂钩,如果消费者未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付款或退货处理,可能会受到诸如降低信用分数、限制账号功能等信用惩戒,或将对个人征信造成影响。但消费者往往忽视违约行为可能导致的信用负面评价,尤其在小额、零散、日常购物的“先用后付”当中,待事后信用受损才追悔莫及。

央视网提醒,消费者基于自愿选择开通“先用后付”时,务必仔细阅读电商平台提供的“先用后付”相关协议内容,重点关注与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条款,包括但不限于:退货规则、扣款规则、逾期付款责任、授权采集使用个人信息、同步开通第三方信用服务等。如果消费者对协议内容存在疑虑或异议,可以联系平台要求进行解释和说明。如果平台未针对格式条款向消费者尽到提示和说明的义务,格式条款应认定为无效,消费者不受到格式条款的约束和限制。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