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南京扩厂,该支持还是反对

2021-05-24 16:01TechWeb - 卞海川

“台积电在南京扩张 28nm 产能”一事持续发酵,包括多家媒体对此事发声,国台办也对此事进行回应,台积电的目的何在?我们该支持还是反对?

根据台积电临时董事会上宣布的消息来看,为满足结构性需求的增加,并应对从车用芯片短缺开始扩及整个全球芯片供应的挑战,将投入 28.87 亿美元资本支出计划在南京厂扩充 28nm 成熟制程产能。

该消息的发布,引发了行业热议。其中,知名通信行业大 V 在微博中表示,台积电利用大陆的政策、资源、水电、低成本的人才,大量生产制程较落后的芯片,在大陆低价倾销,挤垮中国新兴的芯片制造企业,这种情况决不能出现。我强烈呼吁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研究、审查,保护大陆芯片制造企业,防止台积电的市场垄断行为。”

随后,多家媒体相继发声,认为台积电南京扩产一方面可以培养技术人才,另一方面也激活了市场竞争,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好事。

之后,新华每日电讯发表评论文章表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开放融通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人为“筑墙”“脱钩”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则,损人不利己。“越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芯越是要和国际产业链水乳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也不是谁想‘摆脱’就摆脱得了的。

一时间,两方观点看似都有道理,台积电扩产这一举动在芯片行业引起轩然大波。

台积电的“野心”

两方争论的焦点在于台积电在南京建厂的目的,这其中,28nm 制程厂是关键。

业内普遍认为,28nm 一直被认为是芯片制造的“黄金线”,28nm(含 28nm)以上为成熟制程,以下为先进制程。

独立 ICT 评论员孙永杰向 TechWeb 表示,芯片产业的发展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但随着芯片产业的发展,半导体厂商们发现,要维持摩尔定律继续推进的成本变得越来越庞大,制程微缩不再跟随着晶体管单位成本跟着降低的效应,产业界从 32/28nm 节点迈进 22/20nm 制程节点时,首度遭遇了成本上升的情况,也就是在 28nm 制程节点,摩尔定律失效了。

IBS 的数据显示,28nm 之后芯片的成本迅速上升。28nm 工艺的成本为 0.629 亿美元,到了 7nm 和 5nm,芯片的成本迅速暴增,5nm 将增至 4.76 亿美元。

相关资料显示,28/22nm 采用高介电层 / 金属闸极 (HKMG),是平面式技术世代中最高阶的制程,价格比 16/12nm 所采用的 FinFET 技术低廉,可提供客户兼具效能与成本的最佳解决方案。

通俗的来讲,28 纳米将是完全符合摩尔定律的最后一个工艺制程,是芯片工艺发展最具性价比的一个关键节点。

电子创新网 CEO 张国斌也指出,28nm 工艺是体硅工艺最具性价比的节点,相较于 40nm 及更落后制程,28nm 工艺在频率调节、功耗控制、散热管理和尺寸压缩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另一方面,由于 20nm 及更先进制程采用 FinFET 技术,维持高参数良率以及低缺陷密度难度加大,每个晶体管的成本都要高于 28nm 工艺所以 28nm 节点会有较长的生命力。

Gartner 的统计数据显示,2020 年全世界的 28nm 芯片市场规模约 94 亿美元,台积电发布的财报显示,去年 28nm 制程占据其营收的 12.67%,约合 60.11 亿美元,折合人民币 392.5 亿元。

虽然成熟制程芯片占台积电总营收份额不大,但同样也可以为台积电贡献很大一部分收入,并且利润收获颇丰。

从另一个角度看,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生活方式发生结构性的改变,PC、 NB、手机、车用需求暴增,驱动面板、驱动 IC、电源管理 IC、MCU、 CIS 等芯片需求增加,成熟制程产能供不应求,不少需求转至 28nm 以期获得更多产能,并提升产品效能,争抢份额。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市场需求角度还是企业经营角度来看,台积电南京建厂目的并非“阴谋”。

中芯国际需要敲响“警钟”

台积电南京扩厂,虽然没有像部分专家说的那么“危言耸听”,但也从某种程度上对中芯国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2021 年一季度,中芯国际财报显示,公司营收 73 亿元,其中,14/28nm 制程营收约 5.0 亿元 ,占比 6.9% 。28nm 以上成熟制程营收约 67.9 亿元,占比 93.1%。

财报数据表明,中芯国际成熟制程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也正因为 28nm 产品线的“黄金属性”,中芯国际未来将在 28nm 重资投入。

去年,中芯国际联手国家大基金二期成立合资企业中芯京城,斥资 500 亿元扩产 28nm 产线。

今年 3 月,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将和深圳政府拟以建议出资的方式,经由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深圳)有限公司进行项目发展和营运,重点生产 28 纳米及以上的集成电路并提供技术服务。

在国家政策方面,国务院发布了《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下称《政策》)。根据《政策》,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 28 纳米 (含),且经营期在 15 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

可以看出,中芯国际在北京、深圳豪掷百亿美金,借助国家政策力量,在 28nm 产线“放手一搏”。

28nm 寄托着中芯国际对未来的希望,台积电南京建厂之后,中芯国际将会面临以下几方面的压力。

首先是产能过剩的压力

此前,包括台积电和英特尔的 CEO 在接受采访时均表示,全球芯片短缺将持续到 2023 年,在疫情过后,所有工厂恢复正常,缺芯的局面或将不复存在。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也曾公开表示,世界将来一定会是芯片过剩的时代。

按照规划,中芯国际的 28nm 产线将在 2023 年左右投产,所以届时的市场是否会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这是要思考的问题。

如果市场不需要那么多芯片,那台积电南京扩厂后所生产的芯片,将压缩市场空间。

其次是折旧设备周期带来的成本压力

众所周知,台积电的折旧周期相对激进,一般为 5 年,也就是说在 5 年之后,台积电可以通过产线运转,将此前的投入成本收回。

折旧周期需要考虑产品良率以及工厂是否满负荷运转等情况,台积电 2011 年就开始了 28nm 制程的量产,如今过去 10 年的时间,其产品良率已经非常稳定,况且已经过了折旧周期,其在成本方面将会有巨大优势。

即使按照最快的时间来算,中芯国际的折旧也要延长到 2026 年,这段时间中芯国际将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出现产能过剩的机率倍增。

最后是 28nm“黄金线”是否会发生转移?

台积电去年公布的财报显示,其 28nm 以下的先进制程营收已经占据接近 60% 的份额,其中,7nm 营收占比高达 33.5%。作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跑者,台积电的规划在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进步。

按照台积电的制程部署,未来 5 年包括 16nm、7nm 等先进制程早以过了折旧周期,产品成本将近一步压缩,加上智能驾驶、新能源汽车的飞速发展,整个产业“黄金制程”是否会向前推进,28nm 的黄金线还能停留多久?

总体来看,台积电南京建厂,笔者认为是正常的市场竞争行为,但从更深层次来看,也让中芯国际面临不小的竞争压力,背水一战的中国半导体产业,需要前进,唯有不断提高自身产品竞争力,才能真正实现进步,切勿好高骛远,一味的追求先进制程的赶超。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