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造车新势力 Lucid 已发布在华招聘信息,刚被马斯克吐槽会倒闭,顶配车售价 107 万

原文标题:《美国小鹏将入华开卖!刚被马斯克吐槽会倒闭,顶配车售价 107 万》

和特斯拉互相瞧不上

又一家美国新势力要来中国了!

Lucid,这家成立于美国的高端纯电动车企业,正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摩拳擦掌。

就在前两天,Lucid 在官网上悄悄更新了数十则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位于上海,其中招聘的岗位中涉及了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多个领域共 14 个岗位。

Lucid 没有说明各个岗位的招聘人数,不过很多岗位要求精通中英双语,或在中国企业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从招聘岗位来看,Lucid 比较重视中国本土化的服务,比如软件算法以及供应链管理等。

来源:Lucid

一直以来,Lucid 被誉为“特斯拉杀手”,无论是车型还是定位,几乎都追着特斯拉打。如今后知后觉的 Lucid,终于开始发力中国市场了。

不过就在两天前,特斯拉 CEO 马斯克还在推特上调侃,“Lucid 离倒闭不远了。”

01、Lucid 是谁?

去年 11 月,Lucid 在上市后首份财报中表示,计划在 2023 年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公司 CEO 彼得・罗林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确定了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计划,计划在 2025 年左右在中国和中东设立工厂。

来源:Lucid

其实在今年 5 月,Lucid 就已经在国内开始招聘,当时招聘的岗位只针对采购和供应链和人力资源领域,比如供应商质量经理,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等。

此次的大范围招聘,或许可以作为 Lucid 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开端

其实 Lucid 进入中国市场,在很多人看来是迟早的事儿。

2007 年,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 Bernard Tse(谢佳鹏)从特斯拉跳槽离职,和另一位从甲骨文离职的高管 Sam Weng(温世铭),在加州创立了 Atieva,这是 Lucid 的前身。

来源:变局

这家公司早年间的定位并非整车公司,而是研发电动车先进技术(电池技术和电力总成),以供应商身份向 OEM 提供产品,比如向 Formula E 赛事冠军赛车提供电池技术。

2014 年 1 月,北汽集团以 1 亿美元参与了 Lucid 的 C 轮融资,持股 25%,成为 Lucid 第一大股东。当年 7 月,贾跃亭向 Lucid 跟投 2 亿美元,成为第二大股东。也是从那时起,Lucid 才下决心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来源:Lucid

2016 年,Atieva 更名为 Lucid Motors,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正式宣布了其开发全电动高性能豪华车的计划。同年 12 月,Lucid 首款车型 Lucid Air 正式发布,当时限量版售价最高超过 2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74 万),在自家亚利桑那的工厂进行生产。

2016 年,北汽集团因战略调整将所持股份转给贾跃亭,后者持股比例接近 40%,成为第一大股东。直到 2018 年,法拉第未来陷入资金危机,贾跃亭将 Lucid 股份卖出。

也就是这场资本的博弈,让创始人谢家鹏惨遭出局。

2021 年 7 月,Lucid 以 SPAC 方式成功在美国上市。巅峰达到过 900 亿市值,现在更是被全世界最土豪的国家沙特主权财富基金 PIF 重仓买入其四分之三的股份。

来源:网页截图

不过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Lucid 股价也开始下滑,现在每股已经跌至 8 美元左右,市值蒸发了一半,仅剩 134 亿美元。

02 、和特斯拉互相瞧不上

马斯克曾多次在社交平台上暗示,Lucid 是从特斯拉脱离出来的“老弱病残”。

为什么马斯克对 Lucid 如此瞧不上?

这是因为 Lucid 的骨子里,流着特斯拉的血液。

首先 Lucid 的创始人 Bernard Tse(谢家鹏)就是特斯拉原创始股东和董事会成员

早在 2003 年,特斯拉刚刚成立,那时马斯克还在研究怎么发射火箭,当时特斯拉的创始人兼首任 CEO Martin Eberhard 就邀请谢家鹏加入特斯拉,让其担任特斯拉执行副总裁兼电池能源总经理,负责监督特斯拉 Roadster 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电池组设计、开发和制造等环节。

后来谢家鹏离职,创立了 Lucid,而 Martin Eberhard 因为和马老板发生了一些小别扭,转身便离开特斯拉,成为 Lucid 的技术顾问。

也正是因为这个背景,让 Lucid 从特斯拉挖人并不算难。

所以从创始人到 CEO 再到工程师,Lucid 几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来自特斯拉,12 位核心高管中有 6 位拥有特斯拉背景,分管研发、制造、供应链、销售和财务等多个重要部门。

其中最有名的高管是 Lucid 现任 CEO&CTO Peter Rawlinson(彼得・罗林森),罗林森曾经担任 Models S 的总工程师,2013 年加入 Atieva 担任 CTO,2019 年 4 月开始兼任 Lucid 的 CEO。

2013 年,被马斯克公开奚落的特斯拉核心员工 —— 前 Model S 总工程师 Peter Rawlinson 加入了 Atieva,那时的“特斯拉杀手”初具雏形。

此时,Atieva 也因其出色的电池技术和电力总成在美国声名鹊起。

随后 Lucid 聚集了一大批前特斯拉核心员工,包括前生产副总裁 Peter Hochholdinge、前硬件工程副总裁 Eric Bach、供应链管理副总裁 Peter Hasenkamp 、销售总监 Doreen Allen 等等。

来源:网页截图

生产制造是特斯拉的优势,Lucid 偏偏在这些关键岗位上重重地背刺了特斯拉一把

当年这些特斯拉的核心人物,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汽车老兵们,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成功打造了划时代意义的 Model S,或许这就是 Lucid 造豪华车的底气。

来源:Lucid

这也是为什么马老板非常不喜欢 Lucid 这家新造车企业,他不止一次的对 Lucid 表示不看好,今年 6 月份,他就曾公开表示,除非 Rivian 和 Lucid 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他们都会破产,他们正走向破产。

而 Lucid 看待特斯拉同样如此,Lucid 表示,特斯拉并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换言之是,他们认为特斯拉创新有余,但不够豪华

03 、进入中国还有机会吗?

从那些特斯拉跳槽过去的人来看,Lucid 最不缺技术。

毕竟他们是研究三电出身,首款车型 Lucid Air 是当时量产电动车型中风阻系数最低的,仅有 0.21cd。

来源:Lucid

Lucid Air 中的紧凑型电机是目前最轻、最强大的电机之一,这个电机的额定功率为 670 马力,但重量只有 67 磅。

技术虽然足够创新,但是对于 Lucid 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并非是和特斯拉简单的博弈战。

现在中国已然是销量全球第一的乘用车市场大国。今年前 11 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 503 万辆,同比增长 100.1%。11 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上升至 36.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 15%。

与之对应的是,蔚小理、埃安以及极氪等新生力量。而且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Lucid 的主要问题是没钱,量产速度慢。

造车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的问题,lucid 因为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首款车型一直迟迟无法交付。进入中国市场,更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

而且 Lucid 入门版起步价接近 9 万美元,相当于 60 万人民币,而顶配车型售价达到了 15.4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107 万)。这个价位并非中国家用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显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法打开销量的情况下,下一步将举步维艰。

以特斯拉为例,2017 年销量为 103181,而 Model 3 的销量仅有 1764 辆,这一年仅亏损高达 22.41 亿美元。在此之后,平价亲民的 Model 3 在中国实现了国产化,这才成为特斯拉翻盘的关键。

来源:Lucid

所以不推出价格较低的纯电动车,Lucid 很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不过好消息是,根据 Lucid 的中国战略规划中,已经有打算推出对标 Model 3 的车型的想法。

不过品牌的认知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下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并且前有老牌车企,后有本土新势力车企品牌,呈现合围夹击的态势。

而且直到现在,Lucid 还没有正式的中国名字,你会下单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超电实验室 (ID:SuperEV-Lab),作者:王磊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