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30 日消息,根据中科院之声报道,中国科学家通过频谱分析“祝融号”低频雷达数据,对比火星地面现存的地貌特征,认为“祝融号”着陆区地下 35 米处,存在 16 个古多边形地貌。
天问一号巡视器“祝融号”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祝融号”搭载的低频雷达(Rover Penetrating Radar,RoPeR)发现了着陆区的垂向分层结构,揭示了多期次与水活动相关的火表改造事件,为剖析火星地质演化和环境、气候变迁提供了重要依据(Li et al., 2022)。
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火星雷达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大学和河海大学共同参与。
该研究表明地下多边形可能由火星早期的冻融循环产生(图 3)。研究显示,在地下~35m 深度以上和以下的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表明在晚西方纪-早亚马逊纪火星的水活动和 / 或热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这意味着在中低纬度(~25°N)发生过强烈的古气候变化,或与古火星轨道倾角变化有关。
IT之家附上论文参考地址:Zhang, L., Li, C., Zhang, J. et al. Buried palaeo-polygonal terrain detected underneath Utopia Planitia on Mars by the Zhurong radar. Nat Astron (2023).https://doi.org/10.1038/s41550-023-02117-3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