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汽车这段时间风光无限。
2 月 26 日,理想汽车发布了 2023 年财报,全年实现营收 1238.5 亿元,净利润达到 118.1 亿,这是理想汽车自交付以来首次实现全年盈利,也成为国内首家年营收超千亿元的造车新势力。
3 月 1 日,理想 MEGA 在上海正式发布,作为理想的首款纯电产品加上独特外观设计,MEGA 早在去年亮相时就备受关注,发布当天更是持续霸榜热搜。发布会上,理想汽车董事长兼 CEO 李想宣布 MEGA 将于 3 月 11 日开启交付,全国统一零售价 55.98 万元。
可以说,当下的理想汽车是现阶段新势力中最受关注的一家,目前其市值不仅远超同赛道造车新势力的小鹏和蔚来,而且也已超过携程、京东等国内知名企业。理想汽车也就此收割了一大波流量,以至于媒体纷纷用“炸裂”、“赢麻了”、“杀疯了”等词语给其高增业绩贴上标签。
那么,为何理想业绩如此炸裂?新车发布后,理想会继续一路狂飙吗?风光背后,理想又有哪些隐忧?
2019 年,理想汽车推出首款车型 —— 理想 ONE,其后陆续推出 L 系车型。2023 年,理想汽车在售的车型为 L7、L8、L9 三款车型,L 系列的三款车,定价 30 万元以上,为中大型 SUV 家庭用车市场,而理想正是借聚焦三款车破局。
从销量来看,整个 2023 年,理想汽车的交付属于放量增长。2023 年 1 月,理想的交付量 1.5 万辆,到 6 月单月交付突破 3 万辆,10 月,理想汽车交付量已突破 4 万辆,到 12 月则进一步突破 5 万辆。
2023 年第四季度,理想汽车共交付 13.18 万辆,同比增长 184.6%,2023 年全年共交付 37.6 万辆,同比增长 182.2%。这个成绩与传统车企的新能源销量不相上下。
相比于市场上眼花缭乱的新能源车型,理想汽车的车型高度集中,即聚焦中高端的家庭用户市场。
“20 万以上市场、增程、冰箱彩电沙发”,李想敏锐地抓住了国内这批既有消费能力又有决策权的人群,并通过大单品的策略,用标配等方式来减少客户的决策流程,这对汽车销量的刺激不言而喻。
在业绩发布当晚的财报电话会上,李想表示,到 2030 年,在 20 万元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我们只需要在中国市场吃到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就可以是超过万亿级别的收入。”他认为,如果公司还能够在海外有不错的表现,“到 2030 年,单在 20 万以上的家庭用户市场,我们就可以接近 iPhone 手机的全球营业收入。”
此外,理想汽车的销量也有赖于其较强的营销和渠道能力。比如,在营销渠道拓展方向上,仅在 2023 年四季度,理想汽车就以一天新开超过一家门店的速度,净增 106 家零售中心,建成了中国最大的汽车直营销售体系,规模效应也一步步在巩固和加强。截至 2024 年 1 月 31 日,理想汽车在全国已有 474 家零售中心,覆盖 142 个城市。
同时,理想汽车对整体费用的谨慎把控,也让公司节省了不少开支。近三个季度以来,理想汽车的销售管理费用率一直保持在 8% 左右,去年一季度该项费用率也不超过 9%,全年为 7.9%。相较之下,2022 年其销售管理费用率为 12.5%。类似地,2022 年,理想汽车的研发费用率为 15.0%,2023 年,该数字变为了 8.5%。
开源节流下,理想汽车毛利率实现了大幅增长,毛利率水平从 2022 年年末的 19.4% 增长至 2023 年年末的 22.2%,同期车辆毛利率也从 19.1% 上升至 21.5%。毛利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李想曾表示,20% 的毛利率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门槛。如果以理想汽车 35 万元最终成交价来计算,相当于每卖出一辆车毛利 7.5 万元。
不过,说理想“抠门”绝对不公平。在员工激励和人才奖励方面,理想是舍得下血本的。李想在新车发布当日就宣布,公司将大幅提升一线制造员工的工资水平。“在北京和常州的工厂,一线员工的薪资将超过当地制造业平均工资的 30% 以上。员工队伍中既包括退伍军人也包括刚毕业的学生。”“随着企业的健康发展和员工的成长我们的目标是 3 年内,让所有理想汽车工厂里的工匠们获得日本、德国等发达工业国家同样等级的收入和成就,让理想汽车的每一个员工都能有成长、有成就、有回报。”
据悉,理想汽车常州生产基地一线普通工人岗位,包括操作工、装配、上件、打磨、刮胶等流水线生产工作,工作时长为 8-10 小时,月综合薪资在 8500 元左右。在 2022 年中国汽车人才研究会发布的《2022 年汽车行业薪酬对标报告》显示,汽车企业车间一线工人的平均年薪是 7 万元。这意味着,理想汽车较这一评价水平高出 45% 左右。
在社交媒体上,李想也曾表示,“2023 年超越目标就多发奖金,2022 年没有达成目标就少发奖金,做到赏罚分明。有成长、有成就、有回报,三者缺一不可。
“要成为留在‘牌桌上’的新能源车企,至少需要几千亿元的收入,头部车企则要达到上万亿元。”李想此前表示。2023 年营收破千亿赚了上百亿,理想目前稳住了牌桌上的局面,不过,未来,理想依然面临多重挑战。在风光的背后,几股寒流若隐若现。
早在 2022 年,华为鸿蒙智行横空出世的问界 M7 就给理想 ONE 带来很大的压力,逼得李想提前祭出“L 系列”——L9、L8 应战,三款车联手取得了 13.3 万辆的销量,但也没有止住亏损缺口。
如今,市场竞争更趋激烈,2024 年更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之年。按照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的判断,2024 年,国内汽车产业也将更加内卷,正式进入了内卷 2.0 时代。
从整个新能源汽车大环境看,理想汽车腹背受敌。
除了特斯拉,理想汽车的两大劲敌比亚迪、吉利磨刀霍霍。2023 年,比亚迪全球销量 302.4 万辆,再夺销冠,其自产电池的优势,让同行望尘莫及。吉利也不甘示弱,旗下有领克、极氪、极星、几何、路特斯等多种新能源汽车品牌。今年一季度,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 6.58 万辆,同比大增 591%。此外,小鹏汽车,还是蔚来汽车、哪吒汽车、零跑汽车等,均在千方百计争抢市场份额。
理想汽车的优势在于差异化定位,做大尺寸 SUV,面向家庭用户设计的大空间、舒适座椅、影音娱乐功能等。这一市场“空白”也被同行发现,包括问界、吉利、大众等纷纷瞄准了这一领域。
宣布最早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的小米汽车,主打“人车家全生态”概念,价格悬念的独特营销模式更是让消费者蠢蠢欲动。
今年以来,比亚迪已经掀起了“价格战”,多家新能源汽车跟进。业界认为,2024 年,行业“价格战”和“淘汰赛”将持续进行,理想汽车恐很难独善其身。
对此,李想可能也有清醒的认识,比如他曾公开表示,在 20 万元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今年第四季度会呈现头部 3 个品牌吃掉 70% 市场份额的结果,“比燃油车更集中,和智能手机没区别。”
2023 年 7 月,李想曾在朋友圈表示,“2024 年目标销量为 80 万辆,实现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
80 万辆年销量是什么概念?比奔驰 2023 年 76.5 万辆在华交付的新车数据还要高。而且和理想 2023 年的 37.6 万辆销量相比,增幅高达 113%。
“2024 年将是理想汽车史无前例的产品大年,到年末,理想汽车的新车产品线将包含 4 款增程、4 款纯电,共 8 款车型,构成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全方位满足家庭用户的多元化需求。”李想表示。
虽然如此,很多业内人士对理想的营销目标并不看好。部分原因可能是,开年后的理想的销量并不“理想”:今年 1 月的交付量仅为 31165 辆,2 月由于春节放假等因素,销量也拖了后腿。
除了对手带来的销量危机外,还有理想 MEGA—— 高端纯电车型不明朗的市场前景。MEGA 是理想汽车从增程转型纯电的第一款产品,但是纯电 MPV 市场却并非一片空白,理想势必要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
理想从增程式路线加入到纯电市场,需要证明的还有很多。要知道,理想这么多年对于增程式的宣传,针对的都是纯电车型“续航焦虑”和“补能焦虑”的痛点,很多消费者甚至在李想的吆喝声中,已经直接将“增程式”与“理想”划了等号。从增程转换到纯电赛道,让消费者接受可能还需要时间。有网友表示,“可油可电”一定会考虑理想,但是其纯电车型“未知数还太多”。
“MEGA、M 系列纯电车型能否在中高端纯电细分市场延续爆发式增长,理想汽车在补能体系、用户群体的服务能力等方面还需要全面建设和培育。”盖世汽车研究院总监王显斌表示。
理想计划今年建设 2000 座充电站,其中城市充电站数量将超过 1300 座,高速公路充电站 700 多座,覆盖中国 70% 的高速公路以及四大经济区 90% 的高速公路。
据财报显示,截至 2023 年末,理想现金储备达 1036.7 亿元。对于理想即将配合纯电布局进行的一系列投入,譬如配套基础设施的建设,超充平台的研发,设施的运营维护升级等,这些资金仍然不能使其高枕无忧。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张君毅也表示,“理想还是个初创企业,即使今年实现 80 万辆的销量,跟比亚迪相比,规模也仍然很小。理想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好消息是,理想的掌舵人十分善于学习。如前所述,理想 ONE 曾面对问界 M7 的巨大压力,导致销售很不理想。身处困境,李想选择学习华为的长处,管理团队四处搜罗介绍华为经验的书籍,每个人不少于十本,加速升级为矩阵型组织,解决在产品研发、销售服务、供应制造等方面遇到的问题。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竞品的销量,竞品也从来没有改变过我们的销量,我们唯一改变的是学到更多,训练更多,成长更快,这是理想的驱动力。”李想说。他还进一步总结,“产品学苹果,商业学特斯拉,制造学丰田,组织学华为,变革学微软。当下的规模,好好学习最重要。”
即使成绩耀眼,业内依旧有声音质疑理想汽车缺乏技术护城河,或者护城河不够深。实际上,新能源车不可避免地会越来越同质化,理想汽车真正的护城河或许在于对“用户价值”的把握。整体来看,理想目前已经占据企业发展的新高点,只是高处不胜寒,理想下一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容错率也正在降低。
如今,开年第一周掀起的价格战仍然在持续发酵,预示着今年的竞争会更加惨烈。在这个过程中,坚守高端定位的理想汽车也难免会受到冲击。在高合汽车倒下的阴霾里,新势力车企的危机感也更加强烈,甚至有车企高管喊出要把寒气传递给每一个人。对于普遍处于亏损状态的新势力来说,是否有足够的资金储备,以及产品和经营是否有可持续性,是在这场淘汰赛中活下来的关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车百智库 (ID:EV100_Plus),作者:陈鹏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