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岫资本赵占祥:国产芯片将迎大并购,未来百亿美元以上公司将达 50 家

2021-04-09 17:50搜狐科技 - 梁昌均

全球缺芯潮下,国内半导体一级市场依然火热。近日,在搜狐科技举办的《中国创新公司 100》芯片系列沙龙活动第一期上,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提到,这两年投资机构都开始看半导体,很多都在抢 Pre-IPO 项目,但有些机构不是纯投资,而是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这波愈演愈烈的缺芯潮似乎并没有影响市场对半导体的追捧,但对企业的影响却是实实在在的。赵占祥表示,相较 2016 年和 2017 年的存储芯片短缺,这次是全行业的缺芯,比较罕见,对产业链上的每个环节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云岫资本合伙人兼首席技术官赵占祥线上参加沙龙讨论

对终端厂商来讲,过于依赖某个供应商,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手上有产能或有备货的设计公司和 Foundry(芯片代工厂)则可借此调整产品结构,优先排产利润高的产品,赚到更多钱;有些初创公司有望获得进入大客户供应链的机会;影响最大的则是以前没有产能,想临时拿产能的公司。

对投资机构来说,除了上市,并购也是重要的退出路径,但目前国内的半导体并购并不活跃。赵占祥认为,再过几年,中国半导体公司的并购数量会非常多,而且规模也会逐渐加大,现在国内的三四千家芯片公司,10 年后预计会有超过 50 家市值达到上百亿美金,其中会发生很多并购整合。

不同类型的公司,并购策略也会有区别。他表示,数字芯片公司并购往往是为了布局新产品或下一代技术——花时间自己做,容易错过时间窗口,还不如收购做得比较好的初创公司。模拟芯片公司并购更多是为了扩充产品线,产品越多越全,往往越容易受到客户的青睐,但一家公司往往没办法全部自己做。

在沙龙交流中,赵占祥还从投资角度分享了对互联网大厂造芯的看法。他认为,国内互联网公司造芯首先要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要么把芯片变成帮公司赚钱的一种产品,要么投资外面独立的芯片公司,对它有一定掌控力,这些公司也可通过自己的平台得到快速成长,后者是更好的方式。

对于国产替代下的投资机会,赵占祥表示,现在半导体投资进入深水区,好摘的果子都被摘完了,剩下的都是难摘的。他提到,今年以来,投资机构也在重点关注护城河深、国产化率低、需要资金较大的领域,如 CPU、GPU 等大芯片和 EDA 等。

此外,以 IDM 模式为主的国内存储芯片厂商、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厂商等今年融资额也较大;汽车传感器、雷达、工业领域的高端芯片等细分领域也很热,这些领域门槛很高,未来有横向扩展的能力。

他还呼吁,国家要对愿意坐 “冷板凳”、难度大、周期长的芯片公司有更多的政策支持,投资机构也要更有耐心一些,关注更多早期和对中国创新价值更大的公司。

以下为赵占祥分享实录(经删减整理)

搜狐科技:您有跟很多创业企业接触,目前缺芯的情况对他们有什么影响?

赵占祥:缺芯对产业链上终端厂商、中间代理商、芯片设计公司、Foundry(芯片代工厂)等每个环节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对于终端厂商来讲,过于依赖某个供应商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手机厂商某颗芯片一直来自于一家供应商,突然这家供应商产能紧张,这时想再转移到另一个供应商是很难的,没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对方不会临时把产能给你。

我自己以前做存储芯片时,缺货是很正常的现象,尤其存储芯片本来就有非常强的周期性。像 2016 年,NAND FLASH(闪存)全球紧缺;2017 年 DRAM(内存)芯片全球紧缺,价格涨了七倍。如果代理商经历过这种周期,就可以预判到产能紧张的情况,提前备货。

对于设计公司和 Foundry 来说,如果是手上有产能或有备货的公司,其实希望缺芯涨价,这样利润更高。如果有较为稳定的产能供应,对缺芯的应对会比较充分,尽管产能无法进一步往上走,但可以扩大一些高毛利产品的比重。这样虽然总体销售收入体量增长没那么快,但毛利提升,最终利润空间会增加。

另外,在现在的形势下,大客户也愿意引入新的供应商进来,这对有些初创公司来说正好是一个机遇。但对小型、产能少的企业确实有影响,这些公司在这个时间点上还是要储备好现金过冬。缺芯影响最大的是以前没有产能,想临时拿产能的公司,现在要挤产能是很难的。

搜狐科技:2016 年和 2017 年也出现过全球缺芯的情况,这次和之前的有什么不同?

赵占祥:半导体行业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有周期性,想根本上解决缺芯潮很难。核心原因是半导体产能扩张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但需求增加很快。2016 年,NAND FLASH 从 2D 技术转到 3D 技术,2D 产能部分退出,要转向 3D,但 3D 的良率没有提升起来,导致市场供给变少,而手机和数据中心的需求增加,PC SSD(固态硬盘)容量增加,需求暴涨。这和 2017 年内存缺货一样,都是供需不平衡。

这次是全行业的缺芯,跟疫情和 5G 手机的快速普及有很大关系,市场需求增加,供应跟不上。这种大规模缺芯比较罕见,企业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在缺芯有苗头的时候提前备货。另外资金实力也要大,跟晶圆厂也需要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搜狐科技:如何看待这次的缺芯潮对国产替代的机遇?如何看待目前的国产化水平?

赵占祥:国产替代要解决的是卡脖子问题。现在半导体行业好摘的果子被摘完了,剩下都是比较难摘的,比如 CPU、GPU、DSP、FPGA,以及存储芯片 NAND FLASH、DRAM 等国产化率很低的领域。这些在未来十年的国产化率需要超过 50% 甚至更高,是很艰巨的任务。

半导体制造的设备和材料,目前卡脖子影响最大,现在中国能造光刻机,但比较低端,只能做 90nm;关键材料、设计芯片使用的关键 EDA 工具、IP 一旦被卡,对产业影响也很大,都亟待实现国产替代。

另一方面,我国的创新领域需要跟全球同步,比如量子芯片、光子计算、手机里的新型传感器等。现在我们在新技术的迭代速度上比国外更快,工作节奏更快,资本投入、人力投入都更强,有理由对我们的创新水平更加自信。

搜狐科技:去年以来半导体投资很火热,在国产替代大潮下,存在哪些比较大的投资机会?

赵占祥:云岫资本很早就开始关注半导体行业。据我们观察,2017 年之前看半导体的投资机构不多,中兴华为事件之后,很多机构开始看这个领域。半导体不仅是一个政策导向的市场,也真的存在很强的市场需求。国内大客户以前只要全球前三的供应商,现在也要国内供应链,这是一个大的市场机遇。

科创板创立后,半导体企业在科创板的表现非常好,虽然数量上在科创板只占 15%,但市值加起来超过 30%,去年一年的市值更是平均增长 40%。由于科创板的火爆,去年半导体的一级市场投资金额超过 1400 亿元,相较 2019 年实现接近五倍的增长。去年的一级市场股权投资热度主要集中在 Pre-IPO 的项目,但它们估值很高,退出时的收益不一定那么大。大家都去抢 Pre IPO 额度,已经不是纯投资,而是具有很强的投机性。

今年许多投资机构在重点关注护城河深、国产化率低、需要资金比较大的领域,例如 GPU、CPU 等大芯片,EDA 软件等领域的公司。IDM 公司今年融资金额也很大,国内许多存储芯片厂商,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厂商,都是 IDM 模式。细分领域也备受关注,比如汽车传感器、雷达,工业领域的高端芯片,门槛很高,未来有横向扩展的能力。

搜狐科技:对投资机构来说,并购也是重要的退出路径,您如何看待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并购趋势?

赵占祥:去年全球半导体并购非常火热,整体资金估算超过 1 千亿美金。海外巨头并购往往在于战略布局,国内目前并购事件没有那么多,但现在国内的三四千家芯片公司,10 年后大概会有超过 50 家成为上百亿美金的公司,这其中会有很多并购整合发生,主要源于三方面因素:

第一,行业头部公司市值比较高,需要装新资产进来支撑股价;第二,数字芯片公司需要布局上下游产业链,模拟芯片公司需要增加产品线,如此才能把规模继续做大;第三,科创板小市值公司未来流动性可能没有那么好,上市后资本退出不一定理想,不如卖给大公司提前套现。因此,中国半导体公司未来的并购数量会非常多,规模也会逐渐加大。

搜狐科技:国内芯片企业做大做强的话,并购是必须的途径吗?不同类型的公司在并购上策略有什么差异?

赵占祥:半导体行业门槛很高,如果不收购就需要从零开始自己做,要花的时间成本非常高。所以现在很多公司愿意去海外并购,因为海外公司已经有很深积累。不过收购的最终目的要么为了技术,要么为了团队,但如果消化不下来,收购的价值就没有那么大。

从科技公司的发展来看,大公司收购小公司是很常见的,但数字芯片公司和模拟芯片公司的收购策略不太一样。数字芯片公司收购往往是为了布局下一个产品或者下一代技术。新方向很多,不可能每个都投重金研发,与其花四五年时间试错,不如收购现成公司,以免错过时间窗口。

模拟芯片公司并购很多时候是为了扩充产品线。中国现在最大的模拟芯片公司的产品线有几千个,TI、ADI 等巨头公司的产品规格有几万个,方便客户的供应链管理,对于赢得客户的优势很大。因此对于国内的模拟芯片公司,未来肯定要通过并购增加产品线。

搜狐科技: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怎么看待互联网造芯?会面临什么问题?

赵占祥:互联网公司造芯首先要解决商业模式问题。互联网公司一年可能只需要几十万颗或上百万颗芯片,而芯片行业每年都有技术迭代,每年对于新产品的投入是很高甚至是翻倍的,互联网厂商怎么负担成本,有没有实力养活芯片团队?这从商业上来讲很难。

国外 Google、亚马逊做芯片很成功,不是为了把芯片造出来自己消化,降低成本,而是战略布局,通过自研芯片使得单台机器支持的虚拟机数量变多,再把服务卖给云计算客户,通过服务把芯片的成本收回来。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怎么通过服务把做芯片的成本收回来?要么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把芯片变成帮公司赚钱的一种产品,要么投资外部独立的芯片公司,对其有一定掌控力,又可让它们借助自己的平台快速成长,这是更好的方式。

搜狐科技:对推动中国芯片行业发展和国产替代有什么建议?

赵占祥:科创板需要继续鼓励亏损的优质公司能够上市。芯片的研发周期很长,很难在短期产生几千万或者上亿的利润,如果要求这些公司盈利才能上市,大家都不愿意做难的芯片,而是会图短平快,吸引投机心理的人进来,这对行业是不好的。

国家需要对愿意坐 “冷板凳”、周期长、难度高的公司有一些政策倾斜。现在很多机构为了短期上市退出,会倾向于投资 Pre IPO 项目,这对于许多创新公司或者真正需要钱的公司帮助不大,所以也希望投资机构的退出周期能够长一点,有耐心投一些更加早期、对中国创新价值更大的公司。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文章价值:
人打分
有价值还可以无价值
置顶评论
    热门评论
      文章发布时间太久,仅显示热门评论
      全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
        取消发送
        软媒旗下人气应用

        如点击保存海报无效,请长按图片进行保存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