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ox .hd-fr

智能手机市场萎靡之际,产业链厂商布局“新业务”

2022-05-05 19:09爱集微(Sara)25评

今年以来,整个消费电子产业萎靡不振的市场表现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结合产业链消息,近期苹果接连砍掉 iPhone SE、AirPods 的产量订单,国内各大安卓手机品牌今年以来已削减约 1.7 亿部订单,占 2022 年原出货计划的 20% 左右,由于消费者信心不足,未来几个月内订单有可能继续减少。

继手机和 TWS 耳机产业链传出砍单消息之后,新一波砍单潮也已蔓延至 PC 行业。集邦咨询将原先笔电 2.38 亿台的出货预期也下修至 2.25 亿台,年减 8%,并预估 2022 年第二季笔电(含 Chromebook)出货量约 5510 万台,季减 0.7%。

在消费电子产业市场表现疲软的当下,产业链厂商经营的稳定性该如何保证?进一步来说,如何开拓并站稳第二增长曲线,也成为消费电子企业面临的新议题。

消费电子厂商的“第二春”

缺芯、俄乌战争的持续叠加疫情反扑等多重挑战,致使下游需求下滑,尤其是智能手机、TWS 耳机、笔记本电脑、电视等领域更是无法在这次的“砍单”风波中全身而退。如何开拓并站稳第二增长曲线,就成为消费电子企业面临的新议题。

“在时间的乱山碎石中流过, 两岸的景致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溪流将流向沃野还是沙漠。”事实上,产业链上的部分企业早已开始了第二乃至第三业务的外延式布局。近年来,消费电子企业纷纷向智能穿戴、智能家居、VR、新能源汽车、数字能源、光伏等新业务领域的布局拓展,都从侧面证实了企业发力新增长极的动作频频,而在消费电子萎靡的环境下,厂商面向新业务领域拓展的趋势恐怕也会愈演愈烈。

首当其冲的就是从苹果赚得盆满钵满的一众果链厂商。

继宣布进军新能源汽车及光伏领域后,今年 4 月,玻璃盖板龙头蓝思科技发布公告,拟新增 39 亿元加码智能穿戴和触控功能面板建设项目,并表明智能穿戴业务将成为公司未来重要的业务增长点。目前在智能穿戴领域,其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市场正稳步增长。

滤光片龙头水晶光电 2020 年的定增募资计划也显示,除了智能手机端业务之外,公司产品也逐步向智能手表、可穿戴设备、汽车电子、生物识别等领域渗透。

在元宇宙概念持续火热之时,歌尔股份也瞄准了 VR / AR 赛道。其实早在 2012 年,歌尔股份便开始布局 VR,2016 年又进入 AR 领域,至今十年间,其已与 Meta、索尼、联想等客户共同完成多款产品的研发和量产上市。此外,在“4+4+N”发展战略中,歌尔也指出,目前在积极拓展的一些新业务方向,包括汽车电子、触觉等。

立讯精密则在与苹果深度绑定的同时,不断进行外延式扩张以实现业务的横向拓展。几年间,立讯精密从连接器业务,逐步切入消费电子产业链、通信领域、汽车电子领域、可穿戴领域、声学领域、摄像头模组等领域。今年 2 月,其发布公告称拟定募资不超过 135 亿元,其中将 35 亿元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产线建设项目、15 亿元投向新能源汽车高压连接系统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5 亿元投入智能汽车连接系统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均体现了其在智能穿戴、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扩张步伐。

此外,瑞声科技已经向镜头模组 / 3D 玻璃领域延伸,并在非智能手机端,如平板、笔记本电脑等声学元器件业务拓展,还指出上述业务 2022 年的占比将 2021 年不到 1% 提升至逾 5% 的水平。同时,其还通过投资进入激光雷达领域,以及战略合作将业务拓展至 VR / AR 领域。

不止是果链厂商,消费电子领域企业在以上新领域的拓展步伐也日益加快。

在经历“脱链”阵痛后,欧菲光在稳固核心光学业务的同时,亦积极布局智能汽车、VR / AR、工业、医疗、运动相机等新领域产品等光学光电业务,并力争提升上述业务的收入占比,打造公司新增长动力。

继收购安世半导体、瞄准车用半导体赛道后,近期,闻泰科技又拿下 50 亿元智能家居项目,目前该项目已正式开始量产并实现常态化出货。可见,闻泰科技正试图从传统手机 ODM 业务拓展至平板、笔电、IoT、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领域。

射频前端芯片厂商则卓胜微表示,将深入拓展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低功耗蓝牙微控制器产品应用领域,进一步推进物联网领域产品的市场化进程。

新赛道发展红利持续释放

诚然,消费电子厂商在向其他领域的拓展具备较强的产业优势,不过上述厂商对新业务接连布局,除了展现出厂商发力第二增长曲线的决心之外,也从侧面体现出相关行业新赛道的发展红利。

IDC 最新统计显示,2021 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腕带、无线耳机等)出货量已达到 5.34 亿台,较 2020 年的 4.45 亿台增长 20%,其中智能手表占比达到 23.97%,预计 2024 年智能穿戴设备全球出货量可达 6.32 亿台。

同时,2022 年 AR / VR 头戴设备到 2026 年将达到两位数的增长,届时 VR / AR 头戴设备的全球出货量将超过 5000 万台,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 35.1%。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市场空间更势不可挡,Clean Technica 数据,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乘用车)销量达到近 650 万辆,相比 2020 年猛增 108%。预测 2022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达到 1000 万辆,市占率则有望首次突破两位数。

将目光转至终端品牌厂商,华为和小米几乎是同一时间开始布局智能穿戴领域,不过小米是低端向高端发展,华为则是全方位协同发展。

先来看小米,其首款智能穿戴产品小米手环,以 79 元的价格俘获了首批消费者,此后该产品一路更新到第 6 代。除了向智能穿戴领域的智能手表、TWS 耳机产品发力之外,小米还构筑了以手机为核心的 AIOT 生态链,相继往智能家居、出行、生活用品等多领域拓展。

再来看华为,2021 年年报显示,华为运营商业务和消费者业务这两大主业营收均出现了下滑,但企业业务实现销售收入 1024 亿元,尤其是新兴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30%。细分产品来看,尽管其手机、平板、PC 三个业务领域的收入出现下滑,但与此同时,穿戴设备、大屏等几类业务却出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增长率超过了 30%。此外,华为云、智能光伏、煤炭、数字能源、汽车终端等新业务亦有望成为华为的重要增长点。

另外,OPPO、vivo 等国内头部手机厂商除了在 IoT 场景拓展外,也在车机互融等汽车业务发力。其中,OPPO 在 2021 年就正式推出 OPPO 智行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合作方已超过 70 家。vivo 则在今年 4 月公开了一项自动驾驶相关专利。

对于向新业务领域扩展的消费电子厂商而言,发展“第二增长曲线”虽然有机会带来业绩新增长点,但在行业遇冷的当下,身为智能手机厂商仍肩负重任,在保证自身经营稳定的同时,如何推进智能手机市场的交易活力同样尤为重要。

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IT之家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下载IT之家APP,分享赚金币换豪礼
相关文章
大家都在买广告
热门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